第20頁 (第1/2頁)
荷風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春梨收拾髒衣時拈著那幅快散架的假鬍鬚嘟囔:「小姐以後拆卸鬍子時小心點,春梨頭發生得慢,你再弄壞一副我就沒法給你補了。」
鬍子是柳竹秋扮男人的必備道具,使用過程中累積了不少心得。
最初用馬尾製作,漿糊粘接,又硬又扎還粘不牢靠。
後改用鹿尾和魚膠,柔順且粘得穩當,但戴久了容易毛糙,而且魚膠腥臭難聞,撕下來扯得面板又癢又痛,只一次便廢棄了。
反覆摸索總結出用人的頭髮做鬍子最合適,而拿麵粉調和驢皮膠來粘合,牢固還不傷面板。於是買了許多假髮髻回來拆制,試過多種後,一次春梨心血來潮從自家頭上剪下一截青絲為柳竹秋製作鬍鬚,粗細軟硬適中,極易塑形,品質前所未有的好。
柳竹秋很高興,從此就靠丫鬟供應鬍子,戲稱其為「美人須」。
聽她抱怨,忙笑哄:「下次不剪你的,就用我自己的。」
春梨反對:「不行,老爺規定你在家必須梳高髻,若把頭髮消耗了,就只能戴假髻,沉甸甸地頂在頭上多累啊。」
一句話將笑容從柳竹秋臉上硬生生扒下來。
柳邦彥對女兒的外貌有三大恨:
一、腳太大。柳竹秋一歲時生母趙氏便病故了,她被放在成都老家由保姆撫養,六歲前像個野人,每天爬樹上房,四處遊竄。柳邦彥寫信吩咐家人替她纏足。保姆心疼她,拿裹腳布往她腳丫上鬆鬆一繞,也不打結,她隨便跑跑便撒開了,等被接到父親身邊時還是個天足。老人家說這個年紀纏足已經晚了,硬纏準定弄成殘廢,只好任其自然,最終長出一雙「巨靈神」的大腳。
二、個太高。古時候女子身形不比男子矮,《詩經碩人》就歌頌莊姜「有美一人,碩大而卷」,可見先秦時代的女子都以高大修長為美。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世俗對女子限制越來越嚴,直到纏起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行動務求貞靜。女子的體形也普遍轉為以嬌小纖細為美。
柳竹秋生性好動,十歲起個頭就像春天的麥苗一個勁兒瘋漲,很快超過一般女子的身高界限,直至與父兄齊頭。她每長高一寸,柳邦彥臉色便黑一分,動不動嫌她粗笨難看,說別的女孩兒小鳥依人,亭亭玉立,她是七層巨塔,拔地參天。只合去染坊做晾衣竿,能一口氣曬十匹布。
三、儀態差。女子走路應裊娜柔緩,最好像輕雲出岫,弱柳扶風。柳竹秋步速快,步幅大,加之腿長,行動時風風火火,比尋常書生還硬氣,倒像個英姿颯爽的武弁。家裡人常為此取笑,一次她和父兄路過漕運碼頭,二哥指著正在入閘的大糧船當眾打趣:「這船來勢沉而迅猛,倒像阿秋走路的姿勢。」
柳竹秋不服氣,當即指著在河岸上梳理羽毛的水鴨說:「這鴨子專愛臭美,矯揉造作,儼然二哥顧影自憐之時。」
柳邦彥不說次子嘲諷妹妹,只罵柳竹秋無禮,還說糧船的比喻很貼切,命令她今後必須勤修儀態,學出個官宦小姐的樣子來。限定她每日起床就須頭插步搖,裙系禁步。
這兩樣首飾都是用來規範女子步姿的,走路時步搖不許晃得太過,禁步不能搖得太響。而插步搖就得梳高髻,禁步則要和曳地長裙搭配,讓柳竹秋深以為苦。
燈火映徹銅鏡,她望著鏡中梳牡丹頭,穿月白色長襖的素麵女子,五官面龐組合起來是順眼的,就是不符合時下對女子的主流審美。
眉毛太濃了,不似士大夫們喜好的遠山淺黛。
眼睛太大重瞼太深,類似羯胡特徵,據說是自她母家祖上遺留下來的血統,隔代傳給了她。
鼻樑太高,相書上說這是女子傲慢剋夫的徵兆。
臉型略呈方形,與鵝蛋臉、瓜子臉的芊芊佳人比較,顯得硬朗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