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後就是一家人,你也不用太客氣。聽說太子給你寫了一首詩?”
“那是太子殿下謬讚了。”于志寧笑著說道。
不過他還是把太子寫的那首詩唸了一遍。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可是大明朝一代名臣于謙的詩,形容氣節的。
李承乾用這首詩來形容於志寧,說實話有些過了,這裡邊吹捧的嫌疑實在是太明顯了。
“看來太子還是很喜歡你的。”李世民笑著說道:“這誇讚,朕都不知道說什麼。”
于志寧心中一動。
皇帝擺明了是在提醒自己,你平常總是勸誡太子還教導太子,可以說是對太子影響頗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現在這種事情怪得了誰?
太子怎麼沒寫這樣的詩稱讚別人呢?
要懂得收斂,適可而止。
于志寧站起身子躬身說道:“陛下,太子殿下文采飛揚,最近也轉了性,實在是大唐有幸!如此,不如儘早完婚,正好為東宮添添喜氣,衝一衝煞氣!”
聽了這話之後,李世民頓時大笑了起來,直接站起身子走到于志寧的身邊,伸手拉住他的手說道:“此言深得我心。好啊,好啊!”
君臣二人相談甚歡,只不過李承乾還不知道。
此時的李承乾正面無表情的坐在靜室裡面,抬頭看著長孫皇后的畫。
大唐,在他眼裡邊曾經就只是兩個字,代表著一個朝代。但如今卻是他活著的世界。
在李承乾的身邊,燃燒著一個火盆。
輕輕地拿起毛筆在一張竹簡上寫下了一個名字——于志寧,隨後李承乾就陷入了沉思。
于志寧這個人出身關隴貴族,八大柱國之一,李世民一直打壓的存在。
只不過是一種打壓與拉攏並存,李世民允許他們的子弟恩蔭入仕,這就是拉攏了。
想到前身的造反,想到是李治登基,再想想李治登基之後乾的那些事情,李承乾不禁有了一些猜想。會不會和這件事情有關係呢?
史書上所記載的只不過是寥寥數筆,只不過是表面上的事情。這背後利益的搏殺、人心的搏殺,史書上是不會寫的。
況且史書是一個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事情究竟如何,處在事情漩渦當中的人都不一定能夠洞悉真相,何況是負責記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