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語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身體有傷,王詡只得留身山谷之中,專心參悟石壁上殘缺之經文。
老狐待王詡頗為照拂,每日送飯于山洞內。
為免干擾王詡思維,老狐除向王詡提供山洞居所外,更責令其他幼狐禁止進入山洞,唯每日送食外,不得干擾王詡。
眾狐終日夜宿柳樹之下,皆以皮毛禦寒。
縱知老狐有其求於己,然王詡心中也是乍生感動。
如此五日,王詡雖只參悟經文片言,然身體已全然康復,終不得不嘆鹿活草之神奇效力。
經數日之鑽研,王詡略識經文所載之內容,有信心可於數日內完全理解,不負老狐期望。
隨後起身,往山洞深處行去,循著路走數十步,洞口忽然空間大開,如有數畝之地,周圍為光滑之巨石,正是先前狐狸們之居所。
巨石下還有些亮晶晶的石頭、碎陶片等物品,推想應道是那十餘隻幼狐的玩物。
洞內東北方有一泉水,王詡每日口渴時皆從此飲,且此水有一股甘甜之味。
有鑑於此,觀此處雖無鍋碗瓢勺等用具,然實為適合野外生存之所。
王詡因此推斷此處或為修行之人所居,山谷中之墳墓或即為先前主人。
畢竟傳說修仙者有餐風露水之能,故此處無五穀之物亦屬正常。
數日後,但見王詡細心揣摩石壁上鳥篆蟲紋。
漸漸之間,石壁文字在王詡眼前似活了起來,耳中似有道音幽幽而至,正是石壁上經文殘缺之部分。
不多時,待石壁文字止動,耳中聲音漸退,是時全篇經文已全在王詡心中。
然而王詡內心滿是疑慮古怪之情,因那經文似乎乃一枚啟匣之鑰也。
細想來,那老狐或能解吾心中之迷。
遂念及爾,王詡步履向山洞之外緩緩走去,此時恰值日正中天。
但見日光熾熾,照耀山谷。
柳下幽深,山鳥啼鳴,山花飄香。
白祿見王詡自山洞出,急忙迎進,面帶微笑的問道:“見王公子居處幽深洞府多日,小老兒再次日日守候,不知經文參悟如何?”
王詡踏出山洞,感受風吹袂動,心中欣喜,微笑回答:“幸得白老丈過問,小子自忘食寢,苦心鑽研殘缺經文。
所幸白公福緣深厚,經過日夜緊忙,終於窺得經文深意。”
白祿聞言喜形於色,眸中閃過讚歎之色,言道:“得悟經文奧義,實系難得。
王公子果然有著非同凡響的才情。
不知可能為老朽解惑。”
王詡微微一禮,隨即說道:“有賴白公一族活命之恩,小子必當竭誠效勞,且聽我道來。”
蒼翠柳樹下,王詡盤膝而坐,身形沉穩,目光清澈。
口中吟誦經文大義,聲音悠揚動聽。
其身前,白祿現出原型,身形瘦小,毛髮斑白,雙眼深邃,神情沉靜,其身形雖然略顯衰老,但雙眼卻透著一股智慧之色。
另一側體態魁梧毛皮如雪的白大力,亦是眼神明亮,聚精會神的聆聽。
除了這兩隻狐狸之外,還有十餘隻幼狐圍坐在王詡身邊,毛髮柔軟,眸子炯炯有神。
然而,這十餘隻幼狐雖然表面安靜,卻難掩其年幼伶俐,三心二意之態。
他們時而悄悄竊竊私語,時而蹦跳嬉戲,眼神不時望向四周,顯得有些憨態可掬。
王詡確是不管其它們,只是對著白祿和白大力二胡,講解經文奧義。
雖未曾修行道法,好在是書香門第出身,講解起來引經據典,深入淺出。
聲音古樸而有力,如泉水般清澈,如鐘磬般悅耳,引狐入神。
二胡聽得入迷,眼中不時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