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億生性純厚,聽了這話,雖然不快,卻也沒動怒,淡淡笑了笑,道:&ldo;那好,你說說用小柴胡湯怎麼會治死人?&rdo;
葉知秋使勁嚥了一聲口水,一口氣說道:&ldo;不是說小柴胡湯會治死人,而是方不對症,再好的方子也沒用,而且還可能適得其反。‐‐病人最初患的就是溫病,而不是傷寒。溫病初起,邪在衛表,應當辛涼解表,但是前醫卻不加分辨,誤用升散之藥。致使溫邪在衛失解,入陷氣分。病患沒有裡熱燥結成實的病症,應該是陽明經熱之證,這時候應該用清熱生津的白虎湯,但是前醫卻用了清熱急下存陰的藥,熱邪由此散漫入絡,所以才會脅痛難以轉側。現在的卻是病在少陽,但是病邪是溫邪,不是寒邪,如果按照傷寒少陽病用小柴胡湯,這方中的柴胡是竭陰的,半夏、人參、甘糙性溫,黃芩苦寒化燥傷陰,而溫病本來就是溫邪,損害的就是人的津液,用了這些藥,會大大損害本來就嚴重受損的津液,無異於抱薪救火!病人最終會亡陰而死!&rdo;
林億花白的濃眉擰動了幾下,瞧著他:&ldo;少陽症本來就有發熱,‐‐傷寒邪犯少陽,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爭,正勝欲拒邪出於表,邪勝欲入裡並於陰,故往來寒熱,便為發熱。小柴胡湯正是對發熱去的,為何還怕發熱?&rdo;
&ldo;此熱不同於彼熱!傷寒少陽證的發熱是正邪相爭於半表半裡間而出現的發熱,而溫病少陽是本身感受的就是溫邪,前醫用藥錯誤導致壞證,熱邪彌散入絡,兩種熱完全不同,溫病的熱會灼傷津液的!所以不能再用小柴胡湯繼續傷津!&rdo;
&ldo;小柴胡湯傷津?&rdo;林億笑了笑,道:&ldo;柴胡能治寒熱邪氣,入肝膽經,輕清升散,宣透疏解,既能透達少陽之邪從外而散,又能疏洩氣機鬱滯,是少陽解表聖藥,而黃芩,長於解肌熱,退往來寒熱,這方子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正是對證的好方!&rdo;
第52章 只吃一劑
葉知秋急了,道:&ldo;伯父!請你好好想想我說的話!我反覆強調了,病患的病是溫病,感受的是溫邪!雖然也是病在少陽,但是病邪不同於傷寒。如果這是傷寒少陽證,用小柴胡湯自然是最妥當不過的,可是這不是啊,是溫病引起的少陽證,溫病本來就傷津,再投入小柴胡湯這些辛溫苦寒藥,無異於火上澆油!伯父,溫病跟傷寒真的不一樣,不能用傷寒的藥方治療溫病啊!&rdo;
一個坐堂大夫冷笑道:&ldo;溫病感受的依舊是寒邪,只是有發熱症狀,才叫溫病。什麼時候成了感受溫邪了?&rdo;
林億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隨便插嘴,免得給人以整個林億醫館的人圍攻葉知秋一個人的印象。笑了笑,對葉知秋道:&ldo;你說導致溫病的原因是感受的溫邪,只怕不對吧!《素問&iddot;生氣通天論》有云:&l;冬傷於寒,春必病溫&r;,《靈樞&iddot;論疾診尺》也說:&l;冬傷於寒,春生癉熱。&r;都是說的冬季感受了寒邪,春來才會發生溫病,由此可見,溫病感受的是寒邪,伏而後發,怎麼成了熱邪了?&rdo;
&ldo;我說了,《黃帝內經》關於溫病的觀點是不對的!&rdo;
林億面色一沉,道:&ldo;賢侄,你敢於評說前賢典籍,勇氣可嘉,但是,對前賢經典還是應該有一些應有的尊重的。要知道,你現在學的用的醫術,都是從這些經典中來的。&rdo;
&ldo;我非常尊重這些古籍經典,所以我才把它們背了個滾瓜爛熟,但是,前賢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不能因為他是經典就一味盲從。關於溫病的論述,他們說的就是不對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