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皇宮太醫,輕易不給人看病的,能請他看病,已經是難得的,耽誤一點時間卻也無妨,更何況人家還客氣地解釋了,又答應了所有病患都要診治到,眾病患哪有不答允的,也把心放下來了,忙點頭哈腰說沒事。
林億讓第一個病患坐過來之後,並不著急讓葉知秋學著診病,捻著鬍鬚問葉知秋道:&ldo;你說你不會診脈望舌,那咱們就從這學起吧。診脈知道怎麼診嗎?&rdo;
&ldo;知道,中指定關,也就是把中指放在關脈上,食指、無名指分搭尺脈和寸脈。&rdo;
&ldo;嗯,你搭脈我看看。&rdo;
葉知秋讓病人捋了袖子亮出手腕,提腕診脈,望著林億。
林億道:&ldo;這個病人個子比較高大,手臂也比較長,所以你的手指不能太密了,要稍稍張開一點,如果病人個子矮小,則診脈的手指要緊一些,這要根據病人的個子手臂長短決定。&rdo;
葉知秋忙用心記住。
林億又問了他二十六種脈象的特點,背書葉知秋是不怵的,當下背了出來。林億點點頭:&ldo;你記得很準。&rdo;
葉知秋有些不好意思:&ldo;我只知道他們的特點,具體卻不會區分。&rdo;
&ldo;這個好辦,不著急,咱們一個個來,先說如何分辨反應脈位的幾種脈象。脈位就是脈的高低深淺,在這方面不同的脈有四類,按照能摸到脈的用力程度來分,從上到下,分成浮脈、不浮不沉脈,沉脈和伏脈。分辨這四種脈象,是根據指力按壓的大小的定的,指力大小,總得有個標準才好理解。我是用寸口部位按到骨頭的力道為標準的。你先感覺一下,按寸口脈需要多大的力度,把這個力度記住。&rdo;
林億叫了幾個高矮胖瘦不等的病人過來,一個個讓葉知秋摸脈。
葉知秋覺得林億教他診脈的方法很新奇,也很好理解,很是高興,把這幾個病人的脈都摸了,只感覺按之至骨的力道,人的高矮胖瘦使用的力道有一些區別的,經過幾次反覆摸脈,終於知道應該用多大的力度達到這個要求。
第50章 拔火罐
林億等他學會之後,又道:&ldo;寸口按之至骨的這個力度,我們定為十度力,那浮脈最多不超過四度力就能按到,也就是說,用少於四度的力能按到的脈,那就是浮脈了。你現在先感覺一下什麼是浮脈。&rdo;
這些疑難雜症都是林億醫館的坐堂大夫白天裡診查或者多次診治過醫治效果不好的,才約見太醫複診,所以都有前醫診查記錄。林億翻看這些病案記錄,找了幾個脈象是浮脈的出來,自己先複診確定的確是浮脈之後,再讓葉知秋摸浮脈的感覺。
病患高矮胖瘦在浮脈上的力度還是有些區別的,林億又教他如何辨別這些區別,費了一番工夫,葉知秋終於把浮脈的感性認識記載了腦海中,心中很是歡喜。
林億又道:&ldo;不浮不沉脈,力度應當是四度力到六度力,也就是中等的力度就能摸到。需要用六度力以上到十度的力才能摸到的,那就是沉脈了,如果用十度力都摸不到的脈,那就是伏脈。&rdo;說罷,又找了一些病患讓他摸脈感受。
等他完全掌握之後,林億又道:&ldo;第二類脈象,是&l;至數&r;變化的,也就是以脈搏跳動的次數為標準。用醫者自己的呼吸來定數,醫者一呼一吸為&l;一息&r;,在一次呼吸範圍內,脈搏跳動四次到五次的,是正常的脈象,低於三次的,就是遲脈,高於六次的,就是數脈。&rdo;
這個標準比較客觀,很容易掌握,葉知秋很快就學會了,在病患摸脈試了一下,很快就記準了。
林億又道:&ldo;第三類脈象是用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