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不是,那又是什麼證?
他記得很清楚,爺爺給自己看的二皇子病例上記載的初就診時的病症是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這些都是麻黃湯證的病症,不過,別的病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病症,比如風溫!
風溫!
葉知秋眼睛一亮,對啊,風溫的邪襲肺衛證,不也是發熱惡寒,無汗,頭痛嗎?還有口微渴,苔薄白,舌邊尖紅……
舌邊尖紅?!
他全身一震,立即想起來,當時病例上的確寫的有舌邊尖紅這句話!只是自己所有的注意力當時都放在了後面那類似陽明腑實證上了,一直在思索那壞證到底是什麼證,在想如何能說服別人相信爺爺用的藥是經驗方,是行之有效的。卻忽視了前面最初的這個風寒表證!
而所有的問題,都是從最初這個風寒表證開始的,爺爺用麻黃湯治療這個風寒表證,卻立即出現了壞證,病情急轉直下,所以,這個風寒表證很可能辯證錯了!不是風寒表證,而是風溫!
風溫是一種溫病,是感受風熱病邪引起的肺衛病症,他跟風寒表證有一些症狀相同,所以很容易混淆,但是如果細心,兩者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風寒表證惡寒重,正所謂&ldo;有一份寒則有一份表&rdo;,而風溫則是隻有輕微的惡寒,風寒表證不會口渴,而風溫因為開始傷津液,所以會出現口微渴。
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舌象和脈象。風寒表證舌質不紅,而風溫肯定會出現紅舌,剛開始的時候,只是舌邊尖紅,後面會發展為全舌紅最後發展為紫舌。
舌苔上,風寒表證是薄白苔,而風溫最初也是薄白苔,但是很快就會變成黃苔甚至黃膩苔。脈象上,風寒表證脈浮但不數,因為數脈主熱證,熱迫血妄行而出現數脈,所以風溫在浮脈基礎上會出現數脈!
這些區別說起來簡單,但關鍵是,溫病學是在明清才興起的一門學科,儘管溫病在黃帝內經時代就認識到了,但對其重視和研究遠遠不夠,只是把它當成傷寒的一種來看待,治療方法上也是採用的治療傷寒的方子,這就麻煩了,因為溫病是熱證,而傷寒本質上是寒證,病性完全不同!治療方法也迥然不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