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的經驗方彙編成書,名叫《沈存中良方》,一直流傳至今。
葉知秋對他別的擅長不太瞭解,卻知道他是一名名醫,如今穿越來到北宋,想不到竟然見到了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當真是又驚又喜,不敢相信,又問了一遍。
沈括點點頭:&ldo;公子知道我?&rdo;這時候的沈括,剛剛二十歲,遠還沒有揚名。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想不到這孫太醫的孫子竟然知道自己的名頭,不僅有些好奇。
葉知秋很是激動,忙拱手道:&ldo;太知道了,嘿嘿,你很厲害,醫術也很高明!&rdo;
&ldo;慚愧慚愧,&rdo;沈括一指旁邊的龐書生,&ldo;這位是在下新結實的好朋友,也是醫道中人,酷愛醫術,姓龐名安時,字安常。&rdo;
葉知秋眼睛都瞪圓了,瞧著那龐書生,道:&ldo;你,你是龐安時?&rdo;
龐安時,北宋著名醫學家,出生醫學世家,自幼聰明,沒到二十歲,便熟讀黃帝、扁鵲脈書等經典,還能闡發新意。著作流傳至今的《傷寒總病論》,以及《難經辨》《主對集》、《本糙補遺》等著作,大力推動了外感病學的發展,他以善治傷寒而聞名於當世,同時,對溫病學也很有研究,被後世溫病學家推崇為我國早期溫病學開拓者之一。
葉知秋知道這人就是龐安時之後,一想到這人少年便醫術有成,難怪適才言語狂妄,卻也有其值得狂妄的資本。他想不到這一天,竟然見到了兩位北宋鼎鼎有名的名醫,雖然這時候他們倆還年輕,還沒有出名,但是能見到神醫少年,卻也是讓人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龐安時見他瞪眼瞧著自己,跟剛才一樣也是一副驚喜交加的神情,也奇道:&ldo;正是在下,公子認識龐某?&rdo;
&ldo;聽說過,沒見過,我聽說你少年便熟讀醫術,揚名鄉裡了,當真久仰久仰。&rdo;
&ldo;不敢當,公子這樣說,倒叫龐某汗顏了。‐‐適才公子指出了龐某註解《黃帝內經》&l;十一髒取決於膽&r;這句話的謬處,龐某深以為然,十分感激,想聽聽公子高見,還請賜教。&rdo;
葉知秋聽他誠心求教,便道:&ldo;其實,膽的所謂絕斷,還是相對肝主謀慮而言的,因為肝膽互為表裡,肝謀慮的事情必須由膽來決斷,所謂肝膽相濟,勇敢乃成嘛!它的功能也就僅限於此,不必將它刻意擴大到統領十一髒的位置,那樣反倒與心為君主之官的論斷自相矛盾了,也是不符合臨床實際的。而且,如果強調它是十一髒的統領決斷者,那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rdo;
&ldo;哦?願聞其詳!&rdo;
&ldo;五臟六腑共計十一髒,其中包括了膽,如果十一髒都取決於膽,那豈不是膽自己取決於它自己?這不是矛盾嗎?&rdo;
龐安時和沈括相互看了一眼,都緩緩點頭。沈括問道:&ldo;那以公子之見,《黃帝內經》上&l;十一髒取決於膽&r;,這句話,又該如何理解?&rdo;
葉知秋吃了一口菜,這才慢慢道:&ldo;我認為,這句話其實是寫錯了,這&l;十一&r;兩個字,其實是一個字,一個&l;土&r;字,前人抄錄的時候,是從上而下的豎行撰寫,上下連在一起,便把這&l;土&r;字錯辨認成了&l;十一&r;兩個字了,以訛傳訛,於是就成了這怎麼都說不通的一句話。&rdo;
龐安時和沈括面面相覷,對這個解釋,當真是匪夷所思,細細一想,到也有幾分道理,龐安時又問道:&ldo;若作&l;土&r;字解,能說的通嗎?&rdo;
第30章 未來醫王
葉知秋道:&ldo;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