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有學姐,右有學妹 (第1/2頁)
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週一組會。
吳菲菲“硫氰鉛新增劑”的文章已經完成。
本來她打算週日投的,不過昨天陳婉清的動作快了一步,提前找了魏老師。
然後,魏老師改文章一直改到晚上,他畢竟已經四十多歲,不像二十多歲的小年輕。
一日操勞,精力已經被榨乾,最後只能把吳菲菲的文章放在了週一改。
吳菲菲的工作,打算投稿che ,簡稱。
是rsc旗下的二區期刊,雖然影響因子只有6左右,但是期刊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它相對偏向於化學方向,篇幅較短,審稿較快,算是jacs、德國應化的下位期刊。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許秋髮現有機光伏領域,在這個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並不多。
因此他之前寫文章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往這個上面投。
畢竟,不管造成這個現象的是潛規則,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當一個老期刊對某一領域的收稿量不多時,最好還是不要頭鐵硬上。
如果是新刊,那還可能是因為其知名度低,或者研究者顧慮其沒有分割槽等原因。
投文章,選擇相關領域收稿量大的期刊,文章順利發表的機率會提高不少。
此外,聽了近一學期的報告,許秋現在對鈣鈦礦光伏領域的套路,也已經摸得差不多了。
他自我感覺“我上我也能行”。
材料都是現成的,買來混一混,然後塗一塗,接著蒸一蒸,最後測一測。
效率高,補充其他資料,整理資料,發文章。
效率不高,看能不能最佳化的更高,如果能,就補充資料發文章,如果不能就換下一個體系,再迴圈一遍。
不過,他也就是想一想罷了。
現在,他左有學姐,右有學妹,還真不捨得走。
段雲的工作也有了起色,魏老師難得對他露出了笑顏。
從他和魏老師聊天的語氣中,許秋大致能推斷出他這工作發不了大文章,估計是二區吊車尾,acsai的級別。
可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篇工作,如果成功發表了,段雲就距離畢業更近了一步。
他在商用的ph1000中摻雜n型和p型碲化鉍粉末,製備得到的熱電材料呈現出高功率因子,分別可達70和40微瓦每米每平方開爾文。
和光伏領域的光電轉換效率一樣,熱電領域中評價材料好壞的一大重要指標就是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當然也是越高越好。
但由於目前國際上對其測量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像光伏領域可以用標準矽電池進行標定,導致熱電領域同樣的實驗條件,不同課題組測出來的數值可能相差非常大。
因此,在熱電領域,處於同一個數量級的資料,通常被認為差別不大。
它也很難像光伏領域一樣,用一個物理量的絕對數值來設定一個門檻。
比如,目前有機光伏領域,效率10就是一個大門檻,熱電領域就不能類比,設定功率因子超過xx,就是一區。
這個時候,熱電領域想發大文章,除了實驗資料本身要紮實外,還必須要把故事講好,就比較考驗作者的文字功底了。
段雲結束後,魏興思問道:
“田晴,有什麼要講的嗎?”
“沒有,上週在寫文章,這周差不多能寫好。”
“陳婉清你呢?”
“沒有。”
“許秋?”
“沒有。”
一連三個“沒有”,包括最開始吳菲菲也只是簡短講了幾句,只有段雲說的比較多。
主要是最近課題組小夥伴們都集中在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