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2頁)
[韓]具滋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家冷麵館,如果真的把「顧客是上帝」的標語變成現實,當務之急是對職工進行關於服務的教育。儘管忙得不可開交,對於找上門來的顧客,首先要表示感謝,並徵求他們的意見,暫時沒有座位,是否可以等一等,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因為這些顧客都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裡。對於有座位的顧客,應該提供周到的服務,儘可能讓他們吃得舒服,吃得滿意。
當然,那家冷麵館的老闆在主觀上並不是不願意這樣做。這說明:立志容易,但付諸實踐是很難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是很容易實踐的目標,如此莊重地掛出標語之舉,就大可不必了;既然掛出了標語,不管如何艱難,也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實踐才對。
我想,那家冷麵館的例子同我們企業的情況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雖然很早就提出了「顧客第一」、「讓顧客滿意」的口號,而實際上讓人看來卻是「企業是上帝」。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種理由都不過是藉口。然而,回顧一下韓國企業成長的道路,不難發現企業所以能成為「上帝」,是有緣故的。
黑白電視機時期的回憶
現在的人們,家裡原電視機本來還滿不錯的,就又要換新的了。聽說七八成新的電視機,要讓清潔工拿手,不僅要給小費,還要費許多口舌求他才肯拿手。但是,當金星公司1966年生產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的時候,人們羨慕的程度,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當時,不管是誰家購置了一臺黑白電視機,定要成為左鄰右舍全來光顧的小劇院。
天一黑,各家的孩子急急忙忙吃了晚飯,放下碗筷就跑過去,隔著圍牆探頭探腦地向院內窺視;各家的主婦們,也把碗筷收拾好,以找自家的孩子為藉口,向這家的大門口走去。這時候,好心的主人索性把電視機抬到大廳裡,開啟院門,讓大家進來一起觀看。
鄰裡們,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大娘,還不懂得歷史劇是一種虛構,是演員扮演的道理,指著扮演反面人物的影視演員,憤慨萬分:真是老天爺沒長眼睛,怎能讓這樣的孬種活到現在?有的還為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淚流滿面。著名歌手的節目,大家聽著聽著情不自禁地拍著節拍呼應起來。遇到雨天,客廳裡也容不下那麼多人,這時候只有那些有勇氣跟主人套近乎的為數不多的人才能擠進客廳裡享受這樣的「特權」。
一句話,那期間有電視機的人家,每天晚上都成了鄰居們聚集的社交場所。也許是這個緣故吧,黑白電視機剛剛投放市場,馬上一搶而光。當時一臺電視機韓幣68000多元,那時候一袋大米才2500元,合27袋大米的價格。現在一袋大米12萬元,等於花324萬元買一臺電視機。儘管如此,還是供不應求,甚至出現過由消費者提出申請,當眾抽號,中者方可購買的熱潮。另外,為了取得購買電視機的資格,要辦理到目前為止確實沒有購買過電視機的證明書等繁多手續,很象現在配售住宅的情景。
正像第一批國產電視機投放市場時出現種種鬧劇一樣,戰後的一段時期,大眾化妝品、咚咚雪花膏、塑膠梳子、各種塑膠容器、收音機等產品第一次應市時,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因為那裡物資極度缺乏,技術非常落後,想要生產一些生活必需品也不知道怎麼生產;好容易學會了生產又沒有原料。所以,不管是什麼,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得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許多企業家,向我國一片荒蕪的產業領域開戰了。他們專門挑起了那些人們不願意或者不敢挑起的擔子。時代要求他們,儘可能多地生產廉價商品,以滿足廣大顧客的急需。因此,那時只要具備大量生產能力的企業體系,能拿出東西來供給廣大顧客,就算盡到了一個企業的責任。
進入70年代以後,技術基礎仍然薄弱,大部分材料和有關零部件全靠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