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湖傳言,清末的革命黨主力就是張之洞培養出來的,這位老人家熱衷於從大清各地選拔尖端人才,然後送往日本留學,本意是為大清培養人才,可誰能想到,這些小子在日本溜達一圈之後,建設大清的理想沒樹立起來,推翻大清的念頭反而變得堅定,日本沒能按照領導的想法變成建設人才的搖籃,卻變成了培養大清掘墓人的基地。
為啥留日學生會產生革命思想呢?那是因為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在留學生群體活動的結果,孫在1895年發動第一次起義,1900年發動第二次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但名氣卻起來了,人有了名氣以後,說話就開始有人聽,聽的人多了以後,影響就越來越大,形成一個正反饋。
1897年,孫第一次到日本,憑著出色的口才,很快就贏得一批日本粉絲,透過日本粉絲結識了一大批日本軍政大員,還有黑社會,不要責怪孫交友良莠不分,為成就大業,只能不拘小節,朋友多了好辦事,靠著這些朋友,在中日並未斷交的情況下,1903年,孫中山在日本居然開辦了一所革命軍事學校,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校訓,日本政府允許反清勢力公開活動,大清抗議無效,這就是孫日本朋友的力量,可以想象慈禧得到這個訊息後的嘴臉,只能是靠折磨可憐的光緒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以孫的活動時間來劃分,清末留學生其實要分兩個階段,孫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後,無論北美還是日本,都是如此,其實吧,當時留學地首選肯定是歐美,那裡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地方,去那裡留學肯定最好,但歐美距離中國太遠,費用很高,不是普通富裕中國家庭負擔的起的,於是特別有錢的家庭就去歐美留學,有錢的家庭就去日本留學,至於普通家庭,吃飯都成問題,留學壓根就不在人生選擇的清單裡,他們後來將會變成革命的主力。
第一批受到孫中山影響的留學生,很多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九死一生之後,成為國民黨元老。
比如孫中山的親密戰友黃興,他於1902年被張之洞選派赴日留學,這個時間段在日本留學的有哪些人呢?有胡漢民、楊度、魯迅、廖仲愷等等。
在當時的日本,這些如雷貫耳的人物中間,還有另外一個人物,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褚民誼,他是1903年到達日本的,就讀於日本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之所以前面做了這麼多的鋪墊,只是想說明,褚民誼的資歷,那是相當的深厚。
褚民誼出生於1884年一個醫生家庭,家境相當富裕,他出國完全靠自費,年輕人嘛,接受能力快,在日本留學的時間裡,他很快受到革命思想薰陶,還認識了大哥張靜江,這個哥們可是蔣介石革命道路上的領路人,後來被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元老是什麼呢?一般就是指組織初創時期就加入了,屬於早期成員,這種人的能力不見得有多強,關鍵是資格老,主要是用來被尊重的。
1906年的時候,褚民誼和張靜江一起到革命聖地法國深造,路過新加坡的時候,加入了同盟會,實錘了國民黨元老的稱呼,在巴黎,褚民誼、吳稚暉、蔡元培一起創辦了“中國印書局”,發行了一些報刊,傳播革命理念,意圖推翻清朝。
吳稚暉這個人名聲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他後來參與策劃了412反革命政變,讓人覺得他面目猙獰,肯定是一個性格殘忍的殺人魔頭,其實從個人才能和私德來說,吳稚暉真的無可挑剔,他精通英語法語,書法水平非常高,精通中國傳統文學,從不貪財,待人和藹,特別喜歡開玩笑,尤其是男女之間的葷段子,更是信手拈來,經常讓人捧腹大笑,穿著從不講究,和一個普通老百姓沒有任何區別,尤其喜歡和老百姓住在一起,還喜歡免費給窮苦老百姓的子女上課,教他們讀書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