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訓導 (第3/5頁)
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榆林衛的將士發現有個面白無鬚的人在營地走來走去的時候,便知道這是上面派來的,打著關心將士的旗號,來監視他們的新監軍。
很多士卒對之並沒有好臉色,
反正趙懷義這“訓導”的身份,也沒能耐處置懲罰他們。
但趙懷義越挫越勇,一點也不在乎因為自己殘缺的身體而招來的白眼,在真替著將士們解決了一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譬如換個伙伕廚子,改善了下伙食口味後,這才被將士看做正常的人。
他按照天子的吩咐,每過一段時間,都用竹筆在自己的房間裡記下一些日常——
之所以用竹筆,那是因為比起毛筆,竹筆更加堅硬,學字書寫起來更加方便。
程傑他們記賬還用了炭筆,說是用不著寫幾個字就沾一次墨水,更實在輕便。
“榆林既下令,可自開鹽礦,令商人運糧實邊,可仍舊未改窮困。”
“然榆林之境況,已為三邊中最佳者,固原為三邊總鎮,其士卒軍餉仍有所拖欠,至今所補者,乃天啟七年至今之餉,再往前去所欠之餉銀未有發放。”
“皇爺下令從陝西募兵,大多去了薊鎮宣大,但充為三邊者也不少。”
“雖然清點虛冒,讓新兵得以入伍,總體上沒有新增太多人手,增加朝廷軍費,但陝西久困而受災,不可能真的保全三邊之穩固。”
趙懷義寫下這段日子以來的經歷和感悟,然後把信紙一張張的疊好,用紅蠟封好封口,打算投遞驛站,快馬急送給天子。
作為總訓導,趙懷義也是有“銀章直奏”之權的。
而領了這份沉甸甸文書的李自成,則是騎著馬把東西送去下一處驛站,再讓其他人去傳遞。
總不能他一個陝西銀川驛的驛卒,還要把東西一路送去京城吧?
李自成長這麼大,可沒出過陝西!
而等他回到家時,發現自己家中已然坐了客人。
他的堂兄嫂直接坐在簡陋的廳堂,手邊站著他那個年紀差距不大的侄兒李過。
因著家裡沒和操持的女人,李自成這當差的又經常在外,所以李自成就把家裡雜事託付給了兄嫂幫忙。
“這是怎麼了?”
他大步流星的走過來。
他嫂子嘆了口氣,“隔壁李升送了信回來,說他去薊鎮當兵,日子還過得去。”
“我跟你兄長商量了一下,覺得李過既然成人,偏偏攤上今年災苦,又沒個正經出路,不過跟他一樣,也讓他去投軍算了!”
“你是吃皇糧的人,咱們先問問你的意思!”
李過垂手站在一邊,衣服上面打了幾個補丁,容貌有些消瘦,但精神頭很足,的確是個能當兵的苗子。
“可當兵當得遠吶……”李自成眯起眼睛。
朝廷為了賑災做了什麼事,李自成這個負責傳令通訊的,自然明白。
,!
修路必然在當地,不過當兵可不一定了,招的很大一部分,是要送到薊鎮遼東那邊去的。
遼東那邊正在打仗,鬧韃虜,陝西百姓自然知道,所以朝廷敲鑼打鼓的說去當兵保證發十足十的糧餉到手,一開始也沒有很多人下定決心。
畢竟當時災情還沒有完全顯露,能在陝西刨樹皮填肚子熬一熬,總比長途跋涉去遼東安全點。
當然了,
百姓寧可如此也不從軍,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明朝在民間已然沒了信譽——
陝西官吏沒幾個好的,陝西官場堪稱大明朝政壇的一攤爛泥。
陝西宗室沒幾個好的,良田大部分都被他們給搶佔了去。
陝西來的太監也沒幾個好的,動不動就找各種理由索要錢財,然後當官的給了,轉手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