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1/8頁)
酒花玉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58章
1942年開始,隨著德國的戰時體制轉型完成,德國依託略優於蘇軍的人力、武器,以及尚有明顯優勢的軍隊素質,重點進攻莫斯科、高加索,將戰線推至伏爾加河一線並沿河構建防禦工事。
從1942年的實際戰事程序來看,德國在佔有人力、武器的優勢情況下,完成上述的戰略目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麼,至1942年結束,毛熊將失去70的人口及工業,以及大部分糧食主產區,其戰爭潛力被基本摧毀,失去反擊德國的實力。
同時,將波羅的海、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僕從國參與防線的駐守。
1943年開始,若毛熊仍然能夠維持斯大林並且繼續戰爭的話,那麼德軍集中一支突擊力量(可類比1942年的南線,不需要投入全部力量)攻佔烏拉爾工業區,徹底摧毀毛熊的戰爭潛力。
並且抽調可觀的陸軍力量充實大西洋防線、義大利阻擋盟軍進攻(實際上1943年的盟軍進攻規模有限,只要德軍投入部分主力即可挫敗盟軍進攻)。
1943年底將陸軍主力充實至西線,徹底打消盟軍大規模渡海作戰的企圖。
至於後續怎麼發展,按我的理解不是短時間能夠決定的。
盟軍將長期無法進攻歐洲,德軍也無力進攻英國,至於後續德國能否整合歐洲和英美進行決戰還是長期對峙或者和談,都不是能預料的了。
實際上德國從1943年斯大林格勒失敗後才開始戰時體制轉型,軍火生產快速增長並於1944年達到頂峰。
1944年德國的軍火產量超過1941年2倍以上,其中飛機產量甚至達到6倍以上(實際上如果1941年就轉型的話,由於盟軍轟炸未成氣候,可以將飛機改造更多的坦克、大炮),與同時期的毛熊相比各主要技術兵器各有高低(德軍的飛機卡車有明顯數量優勢,毛熊在坦克火炮數量有優勢)並且總體有一定優勢。
同時考慮德軍武器的質量優勢,德軍的總體武器優勢將更明顯;
要知道當時盟軍的戰略轟炸達到最高潮,並且主要資源產區已失守,樂觀估計沒有戰略轟炸及資源產地失守的話還可以增產30。
再來看人口,德國當時有6500萬人口(主要為德意志人,其他民族可忽略),在佔領奧地利、捷克、東歐之後,總共可以動員9000萬德意志人。
毛熊戰前人口16億,其中俄羅斯族9000萬,在1941年底損失30的人口(白毛熊、二毛居多)情況下,尚餘人口11億,其中俄羅斯族已不足8000萬;
從上述對比,毛熊已沒有人口優勢,甚至在戰爭意志最堅決的毛熊人已處於劣勢。
那麼,在相同的動員能力下,同樣轉入總體戰的德國至少將與毛熊具有同等的人力。
從上分析,假設德國從1941年6月開戰就進入戰時體制,到1941年底完成轉型,那麼在1942年,德軍在擁有與毛熊一樣的軍隊數量的情況下,裝備著超過1941年兩倍以上的技術兵器(略超毛熊),牢牢掌握制空權,軍隊素質仍保持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要實現攻佔莫斯科、高加索並把蘇軍逐到烏拉爾的戰略目標是沒有懸念的。
同時隨著戰線的推進,毛熊的人力、工業將進一步萎縮從而進一步加大德國的優勢。
1942年目標達成,那麼毛熊的戰爭潛力將基本被摧毀。
還有一個方案是在毛熊建立傀儡國(波羅的海三國、二毛、白毛熊),消耗毛熊國力的同時增加自身力量。
為保證德國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利用佔領區人力壯大自己削弱毛熊,可以在佔領區建立傀儡國,利用毛熊的民族矛盾進一步削弱毛熊。
分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