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懶人沒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太子遷繼承王位,成為趙王遷。但前王后留下的嫡長子趙嘉更得人心。趙王遷想殺掉廢太子趙嘉,永絕後患。奈何趙嘉也不是傻的,無論趙王遷派幾波人召他回京,他都龜縮在封地,築高牆,修城池,帶兵跟林胡、婁煩等遊牧民族搶奪地盤、人口。任憑朝廷催促威脅,絕不踏出代地一步。
這時候,趙國的朝局已經非常糜爛了,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民生疲敝,拿廢太子趙嘉也沒什麼辦法。
不過李牧帶出來計程車兵,勇武精銳,趙軍依然具備與秦軍一戰的實力。可惜因為地震和饑荒,趙國的後勤出了問題,糧草已經開始供應不足了,消耗的軍械也難以及時補充,於是李牧被迫選擇堅守城池,不與秦軍正面交戰。
這樣耗下去,對秦國的國力也是極大的消耗。別的不說,單是遠距離運輸糧草到前線這一項,運輸一份,運糧兵在來回的路上就要吃掉兩份。雖然秦國耗得起,但如果有辦法能多保留一分實力,那當然更好,以後對上楚國,也更有底氣。
尉繚又安排鬼谷弟子編了新的童謠,在趙國散播——趙國何號?秦國何笑?有木生子,盜國盜寶。
通俗一點說,就是:趙國人為何放聲哭叫?秦國人為何開懷大笑?因為有木生子,盜國盜寶。
隨著童謠傳遍邯鄲,驚動了趙王遷,再次被當做預測未來的讖言。很多趙國人都在猜測“有木生子”指的是什麼?難道是說會有一個姓李的人,竊國竊寶,導致趙人哭,秦人笑嗎?
趙王遷聯想到李牧,又聽說李牧堅守城池,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曾與秦軍硬拼。趙王遷的疑心病就再也壓不住了,他找郭開商量對策,郭開早就被秦國收買,假裝遲疑,等趙王遷再三催促,郭開才說,聽聞李牧龜縮在城池中,不肯出戰,偷偷地跟秦國談條件,只要秦國給的足夠多,李牧就準備不戰而降。
趙王遷又驚又怒,派人盯著李牧。假如發現李牧有異常行為,立即稟報。
有一個成語叫“疑鄰盜斧”,如果你懷疑鄰居偷了斧子,去觀察鄰居,你就會發現,他的行為十分可疑。因為懷疑一個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裡給那個人定罪了。
秦軍的主帥王翦認為,除掉李牧的時機已經成熟——趙王遷新繼位,對兩次擊敗秦軍、功高震主的李牧十分忌憚。謠言又傳播得如此迅猛,趙王遷現在估計睡覺都不踏實,只需要給他一個理由,不用秦軍動手,趙王遷第一個容不下李牧。
於是王翦寫了兩封信,一封給秦王,彙報軍情,對於他準備除掉李牧這件事,也做了報備。另一封信給李牧,哪怕雙方的立場敵對,也不妨礙王翦十分敬重這位李將軍。信的內容七分真,三分假,表達了王翦棋逢對手的喜悅之情,處處透著點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李牧沒那麼多心眼子,說實話,兩軍對峙多年,大小戰役數百次,他對秦軍的主帥王翦也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李牧居然留下了那封來自敵營的信,還給王翦寫了回信。而且,李牧跟封在代地的廢太子趙嘉也有書信往來,還對趙嘉頗為關照,甚至借出了一些親兵,協助趙嘉訓練軍隊,守衛封地。
訊息傳回邯鄲,趙王遷直接炸毛了,他認為李牧果然有二心,就算眼下不會投降秦國,將來也會擁護廢太子趙嘉奪權。李牧跟敵軍的主帥王翦通訊,就是在談投降的條件。
不用猜了,有木生子,盜國盜寶。這讖言就是在上天在示警: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
趙王遷派宗室出身的趙蔥去取代李牧擔任主帥,讓剛剛投奔趙國的將領顏聚去取代李牧的副將司馬尚。李牧不肯接受命令。
訊息傳回秦國,尉繚摩挲著鬼谷令,沉默良久,才說:“李牧真是可惜了。”趙國有良將,卻無明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