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1/3頁)
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到辦公室,看到電話機已挪到了屋門口,為的是一有情況,馬上往院子裡跑。我換了身乾衣服,又來守電話,替下僅剩一人看家值班的劉永鳳同志。她愛人下鄉了,只好把剛一歲多的孩子帶來了。這會兒,下面詢問、報告的電話又多了。報告房屋破壞的多了。
天黑後,知道了剛才那個地震是在灤縣,還是唐山那塊兒,震級是71雖然震級比主震小,對我們這兒影響可不小。本來因下雨,已回到屋裡的人,這會兒寧可淋雨,也不回屋了。
市裡、縣裡都下了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各單位組織大家避雨防震。各級各部門的工作逐步開展起來了。一批批縣委縣政府的幹部冒雨下了鄉。縣領導直接指揮我們縣地辦的工作,把災情的收集、匯總、上報交給縣政府辦公室;縣地辦負責從上下掌握震情、組織群測點觀測、分析、提出預測意見、落實宏觀異常。大興縣進入了唐山地震抗震救災令人難忘的日日夜夜。
這一天,我是第一次經歷地震。從此,我與防震減災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在震災現場應急指揮(1)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張詠當時交通工具緊缺,沒有行動通訊工具、也沒有設錄影裝置,更沒有基於計算機平臺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現狀,我們甚至都不能夠及時為政府提供大地震的準確地點。&ldo;728&rdo;凌晨在市委緊急會議上,市政府領導期待而無奈的目光,讓我一生無法釋懷。
天津市於1975年5月在原地震隊(天津市地震辦公室)的基礎上正式組建了地震局。一年後突然發生的唐山大地震考驗了位於京津唐地區特殊地理位置的天津地震局。
我有幸參與了天津局的組建,作為第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副局長,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在震後第一時間組織了地震隊伍的應急快速響應工作,迅速去市政府匯報請示,並在數小時內迅速率隊奔赴天津市重災區寧河縣盧臺鎮。在地震現場擔任天津市地震現場應急指揮,堅持工作達一月之久。
6月25日赴雲南龍陵地震現場考察1973年我參加工作三年,時年27歲,已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石油部641廠(即現在的大港油田)工作,3月間我來到剛剛組建不久的天津地震隊,翌年擔任副隊長,從此在天津地震部門一干就是31年。
1975年建局後我分管預報監測業務和臺站基建。那時候,薊縣、寶坻、武清、寧河、靜海五個縣剛從河北省併入天津市轄區,我負責在在五個縣進行地震臺選址和基建工作(寶坻是在原地震臺址擴建)。我國地震部門成功預報了是年2月4日發生在遼寧海城的73級地震,給專業隊伍和人們極大鼓舞,所以在我的思想上對地震預報並沒有多大壓力。海城地震主震前發生了520多次小震,&ldo;小震鬧,大震到&rdo;,成為當時一種判斷模式。後來殘酷的現實證實海城地震成功預報僅僅是個別經驗預報例項,時至今日我們距離地震理論預報和對於地震物理機制清晰解析仍然有極其漫長的道路。
1976年5月29日 20時23分和22時在雲南龍陵先後發生73級、74級地震,5月31日 13時08分又在龍陵附近的潞西發生65級地震一次,我國地震界稱之為&ldo;龍陵-潞西&rdo;地震,並判定為雙震型,震前震後都作了較好的判斷。當時&ldo;龍陵-潞西&rdo;地震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少數民族聚居的中緬邊界的雲南邊陲。
天津市區域不大,但在&ldo;京津唐&rdo;地區所處的位置特殊。根據我市抗震、地震應急工作的需要,由我帶隊,抗震處劉毓琨處長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