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1/3頁)
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歲月悠悠。京劇《節振國》誕生已經47年了。它是唐山京劇團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47歲,正是成熟的年齡。眾目具瞻,它是壓不垮、震不倒的。歷史已經作證。明天將會更好。
刺痛心目的唐山震後景象(1)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侯海峰不幸在那時是家家都有,人人都有的平常事了,相互見面第一句話是&ldo;你家死了幾口?&rdo;人們的眼裡已經看不到眼淚,敘述那難忘瞬間的語調也很平靜,更多的是欲說還休的無奈。
30年來,我常常,特別是每年的7月28日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丙辰年的那段經歷。
震害慘景是空前的,但人類在遭受任何打擊後的求生本能給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幾十萬生靈瞬間消亡,生者能坦然地面對逝者,卻更顯生命的可貴。
人類聰明地與大自然周旋,甚至愚蠢地與大自然抗爭,但蒼天無情人有情,周旋和抗爭都是人類應盡的責任。
寫下今天的文字是為了永遠地銘記唐山地震,更深地思索生命、生活與自然。
輕鬆甚至有點得意地踏上奔赴災區的征程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5時許,我被樓下的喊聲吵醒,&ldo;海峰,你們領導來電話叫你趕緊去單位!&rdo;那年我不滿20歲,有點兒貪睡,凌晨的地震濟南有較強震感,全樓的人都被驚醒了,我居然沒有絲毫感覺。
後來才認識到,對一個地震工作者來說,地震就是命令,震後沒有及時到崗是罪過。
緊急起床,玩命蹬車,15分鐘後到達單位。
局大門口圍著一些市民在打探著什麼,辦公樓內一片匆忙。
我看到國家地震局明傳電報,命令山東地震局立刻派出流動地震臺赴河北省豐潤縣報到。領導們在緊急磋商著派出流動臺的事。
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思索,找到我的直接領導、時任分析預報處測震組副組長的盧守安同志說:&ldo;我去!&rdo;
也許是因為當時我參加工作才8個月,老盧沒吭聲,看了我一下就出去了。一會兒他回來對我說,立刻準備地震儀,回家去拿鋪蓋捲兒,午飯後出發。
也許當時在家的流動臺人員我最年輕,非我莫屬,也許那時我已有了近半年的地震臺工作經歷,領導放心,否則這種千載難逢的經歷就與我失之交臂了。這一點是我從災區回來後才意識到的。
午飯前,出征的陣容準備停當。
人員:物探工程師霍兆炯、司機張永斌師傅和我,共三人。
裝備:交通牌大卡車、65型地震儀加單分相薰煙式記錄器、帳篷、鋼絲床、被褥,炊具、十元面值的現金和十斤面額的全國糧票各一沓。
午飯後,我們在領導&ldo;路上注意安全&rdo;的一再囑咐聲中啟程了。
那時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意識到我們將要去的震區會是什麼樣子,實際上當時大家連震中區在哪裡都不知道。我也像每次接受野外任務一樣,帶著一種年輕人的輕鬆甚至有點兒受領導重視的得意心情踏上了征途。
隨著行程的增加,心情逐漸沉重起來當日22時許到達滄縣。那裡雖然看不到明顯的地震災害,但街面上到處是人和臨時搭建的帳篷,人們的臉上看不到安詳。我們住在一個約有20多人的大房間內,客人們都在談論著地震的事兒,有的是從重災區來的,說著沿途的見聞,聽著聽著我的心中逐漸產生了一絲恐懼。人們還在說著,我卻迷迷糊糊睡著了。突然&ldo;嘭&rdo;地一聲響,不知誰喊了一聲&ldo;地震了&rdo;,屋裡20多人幾乎同時從床上跳起來光著腳沖向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