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在尋找那顆星(3)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我的採訪是從市民政局開始的。唐山抗震20週年前夕,民政局也有統計犧牲的解放軍烈士們的想法,但沒有辦成。按常規,烈士犧牲所在地民政部門要為烈士出具犧牲證明,但那時是非常時期,這道手續被簡化了,所以,在市民政局,沒有犧牲的解放軍烈士這一欄。民政局扶貧辦的鄭印慶告訴我,當時援唐的10萬大軍中,下至營級上至大軍區的建制共有100多個單位,而且這些年部隊的編制也有了變化。即使地震10年後,部隊作家錢鋼在《唐山大地震》中也無奈了:&ldo;問過許多部隊,都說沒有死亡的記錄。&rdo;但烈士是的的確確存在的,鄭印慶以當年親身經歷告訴我,老領導張乾的話是對的。
在冀東烈士陵園,我偶然尋到另一條線索,陵園管理處原副主任、冀東烈士紀念館館長卞江曾告訴我,在陵園的墓區,還有一位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烈士,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經歷。
陵園很靜,高大的英雄紀念碑前,一群軍校學生正在宣誓。初秋的季節裡,高大的側柏依舊蒼翠挺拔,梧桐樹卻大片大片的落葉了,那麼大的葉片,落下來要飄上好一會兒,看上去,就像飛……據說,那葉是在樹上時便死掉的,但卻不肯落下,一直到春天滋出新芽。
我是在陵園辦公室劉主任的陪同下找到那座烈士墓的。墓在陵園墓地的最西側,孤單單的,是惟一的不是大理石而是水泥澆築成的,墓碑也是水泥的,背面只簡單地刻著幾個字:&ldo;於1976年抗震救災中光榮犧牲&rdo;。那以後我又採訪了許多人,包括當年的冀東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韓峰,市委老領導張乾、趙俊傑,市民政局、地震局、唐山軍分割槽以及寫過許多唐山地震作品的作家王立新,然而都一無所獲,沒有人知道那位叫劉洪久的,躺在烈士陵園裡的英雄是怎樣犧牲的。韓峰告訴我,這墓也不知是何人建的,當時陵園的圍牆都倒了,埋了許多人,後來都遷出去了,我們看是個解放軍,就沒動。他還告訴我,這是陵園裡惟一的一座實墓,按國家規定,60年代後便不許埋實墓了。但直到退休,他也沒見過烈士的親人祭奠過。我又問過卞江,他搖搖頭,說沒有人來,從來沒有。
墓碑的正面刻著幾行字,不知什麼人用紅油漆描過幾筆,彷彿是要人著意記住這樣幾個字:劉洪久,原籍安徽省阜南縣苗集公社,1976年9月9日立。劉主任告訴我,紅漆是紅領巾們幹的,他們來這裡給烈士墓碑描字,這裡是最後一個,他們的漆用完了,那沒能描出的一行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59團一連副班長。
劉主任是女同志,很年輕,一襲紅衫。我們就那樣靜靜地站在墓碑前,直到她隨手採下一株野ju花,放在墓碑上。這時,我似乎才發現這墓的周圍竟有無數盛開的金黃色的野ju花。&ldo;不知怎麼回事,這裡就是這種花多,到處都是。&rdo;劉主任說。我蹲下身,湊近花束,花有一種淡淡的香,就連那些枯萎的花朵,縮成褐色的一團了,但香氣依舊。
在遼闊的中國地圖上,我找到了那個叫阜南的地方,那是安徽的西南方,與河南搭界,一條公路透過縣城。我用手指算算,離唐山大約700公里。不知道那裡是否還有他的親人?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人來看望他?那裡會有怎樣的風俗,祭奠這早逝的親人?
曾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偵察科長的離休幹部曹大連講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那天,部隊的偵察排長葉如松帶著幾名戰士在如今的唐山百貨大樓北一棟倒坍的樓房裡救人。他們從廢墟間隙往裡掏洞,掏進3米多時,一次餘震,洞塌了。3個小時後,人們把葉排長和一名姓張的新戰士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