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位攀巖運動員來自阿幾里納,名字是伊查金。
楚聽烏從沒聽說過阿幾里納這個國家(),查過後才知道這是個總人口數比金城還少的小國。
這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不強3(),存在感也低,而在國內,伊查金是最好的攀巖運動員。
這次肌腱手術需要全麻,當伊查金躺在那裡時,楚聽烏正在觀看系統播放的伊查金比賽影片。
這是一場抱石比賽。
這場攀巖抱石賽不限制嘗試次數,即使從上方摔下來,也可以重新嘗試,但會限制比賽時間。
參賽選手以得分點和完攀所用時間來決定名次——
如果沒人能爬到最終的點,那就按照每一個分點計算,共計25分,如果有不止一人成功完攀,就以達成完攀所用的時間來計算。
抱石攀巖賽使用的攀巖牆並不高,也無需捆安全繩,但難度不低。
首先,這處場地是向地面方向傾斜的,和地面呈一個夾角。
運動員攀爬時,大部分時候都得用手指、腳尖等部位把自己掛在攀巖牆上,有時改變動作,可能需要用兩根手指支撐住全身。
有人能完成數個單手引體向上,但未必能在攀巖牆上掛住幾秒。
楚聽烏看的就是伊查金比賽這幾分鐘——
起始點並不難,她很快就上了牆,只是,從起始點到下一個五分點處,並沒有一個靜態的姿勢。
楚聽烏記得,她之前去戶外運動愛好者夏哥的攀巖館玩時,夏哥看她爬抱石牆,就說過:“感覺你挺擅長動態動作的?身高不低,但是很輕盈啊。”
是的,大部分情況下,矮個子的選手會更擅長動態動作——就是因為距離不夠,所以得在半空中以動態的方式躍至下一個點。而因為個子較矮,體重也更輕,能卸掉額外的力量和慣性,穩住自己的身體。
而高個子的選手會更擅長爬靜態——即手長腳長,能直接踩到、抓到下一個點,就這麼穩穩地移動過去。相對應的,動態就不會太擅長。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
在比賽時,其實攀爬的路線是相對固定的,因為在開展比賽之前,有專業的攀巖定線員會反覆嘗試攀爬路線,定下一個比較“標準答案”的攀巖線路……當然,就是因為有標準答案,所以當有的運動員不走尋常路,又偏偏解開了攀巖路線的難題時,才會顯得這項運動那麼地富有魅力。
至於它的另一部分魅力,自然來自攀巖本身的美感。
比賽影片在楚聽烏眼前放大,左邊是正常的影片……而右邊,是一比一復刻後,一個彷彿肌肉掃描後呈現出的半透明動態圖形,系統把伊查金在進行動作時,身體上各種肌肉、血液流動的3d圖案呈現了出來。
這次比賽的定線將難點定在了開頭,很多人直接在五分點折戟沉沙——即使用動態躍過去,能抓的手點不僅狹窄,而且有一個向下的弧度。
也就是說,運動員真的
() 得用手指和手點平臺上的摩擦力,以及自身的力量穩固住自己。
畫面中,伊查金抬起了腳,但她並不是往前,而是抓著如今的手點,慢慢將雙腳放到高處的腳點上卡住,在夾角形的牆面上轉了半個圈,讓雙腳在上,雙手在下。
然後,她以這樣的姿勢完成換腳,伸出手——這次直接用靜態姿勢抓住了五分點。
穩固住之後再放開雙腳,她沒有像之前那幾位選手一樣掉下去,而是懸掛在牆面上微微晃動。
在另一旁的3d圖案中,她的手指和胸腔都正呈現為一種健康又活躍的紅。
楚聽烏下意識抬起手虛抓了一下。
她在想:如果是我的話,我能抓住嗎?是需要改變自己的姿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