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盲”了。那麼究竟是“色盲”處理的顏色對,還是“正常”處理的顏色對?都不對!因為都是“有欲”狀態所產生的感受。“有欲”的極性認識,認識不了“妙”,認識不了本來究竟的“常道”、“無名”,只能認識“徼”。“徼”是非本質的外在表象,是淺層的現象層次的認識。
這就是說,我們的眼睛處理出來的這個東西不一定就是“客觀”的真實存在。我們說的這種顏色,蜜蜂處理出來不一定是這個顏色。那麼你的眼球能夠給你表達反映出真實究竟的“妙”的存在嗎?反映不了。反映不了怎麼辦?老子講,就要透過“無慾”的認識狀態去認識。因為有欲的認識有時候就把我們“哄”了。佛學上就有類似的認識,如這一杯水,佛學上講,我們人看著是一杯水,魚看著是空氣,天人看著是琉璃,鬼看著是濃血或火。那麼究竟是濃血或火對還是空氣對?還是水對?究竟哪個對呢?都不對!都是循極性的處理機制所得到的虛假現象,都是各自處理系統處理出來的一種感受,都不正確,都是“徼”的認識,不是“妙”的認識。所以《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亦就是一切“有欲”的認識),如夢如幻,如露如電,都不是真實的。所以不能用“有欲”來觀察,要用“無慾”來觀察。而且“無慾”還要處於“常無慾”的狀態,這種狀態猶如佛學上講的“三昧”、“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再深就到寂照的“寂”了。處於“常無慾”的狀態,一觀察就把“妙”觀察出來了,實際上是現量。“妙”指本來的面目和真實的存在,是指本有的狀態和屬性,與佛學講的“清淨本然”、“常住妙明”雷同。在“常無慾”的狀態中你才能夠觀察到“常名”、和“無名”、和“常道”。
“故無慾”才能“觀其妙”,才能把裡面的“妙”觀察出來。噢!原來這一杯水認為是濃血也不對,空氣也不對,琉璃也不對,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認識的大智慧,才把裡面的“妙”找著出來了,才認識了真如實相。不然互相各執一端,我說是水,他說是濃血,那個說是琉璃,究竟哪個說的對?在“有欲”的認識中爭論不清楚。因為是有欲的認識,極性層次的認識,你沒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你照不見“五蘊皆空”。當你處於“常無慾”的認識狀態的時候,就看到你那個認識狀態所對應的層次、狀態和境界了。所以,當你達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時,才能照見“五蘊皆空”。而其它不同的“有欲”認識狀態,則展現出各自對應的“自心現量”或“循業發現”。
“常無慾”才能觀其“妙”,“常有欲”只能觀其“徼”。“徼”是表面的東西,外在的東西,不是核心的東西。“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裡講的是認識論。人存在著不同的認識通道,我們不只有“有欲”的感官認識,六根的認識,我們還有“無慾”的認識,行深般若的認識,五眼六通的認識。佛學上的六根、六識、六塵相互關係叫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老子只用“有欲”兩個字就概括完了。佛學上講行深般若的認識以及十八界的內容要講多少篇,老子用“常有欲,常無慾”幾個字就把好多東西都包括了。你看偉大不偉大?!我們的祖先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