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懵逼的日軍 (第1/2頁)
易瀟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諾門坎,當華國和蘇聯談判停火的訊息傳來時,原本喧鬧的戰場突然變得寂靜無聲。
日軍的大部隊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迅速地向後撤退。
他們的臉上充滿了震驚與恐懼,彷彿看到了什麼可怕的事情。
之前還心懷僥倖、企圖渾水摸魚的日軍士兵們,此刻再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
他們驚恐地望著遠方,心中暗自慶幸能夠及時逃脫這場噩夢般的戰爭。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軍的戰線逐漸收縮,他們計程車氣也跌入谷底。
東北,日國關東軍大本營裡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當得知蘇聯和華國在蒙古停火後,整個司令部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每個人的臉色都變得蒼白,彷彿失去了生命力。
他們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盯著前方,腦海中一片混亂。
“這怎麼可能?”一名軍官喃喃自語道,聲音中帶著絕望和無奈。
他的眼神空洞無物,似乎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其他人紛紛附和,情緒激動地議論起來,但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時,一名高階將領站出來,試圖穩定局勢:“諸位,形勢的變化實在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這不是我們這些人出現慌亂的理由,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工作!”
然而,他的話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司令部內的氣氛依然凝重,每個人都感到前途前途一片灰暗。
在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激烈碰撞這個關鍵時刻,東北日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們不僅要應對來自蘇軍的壓力,還要面對來自國內不同政見者之間的挑唆。
而這一切,都將對他們未來的命運產生深遠的影響。
1937年7月7日,日國軍國主義政府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為打通華北和華中戰場,侵華日軍兵分兩路,一路從華北南下,一路從蘇南北上,目標直指蘇北重鎮徐州。
直至1938年6月至10月,華國軍隊於武漢會戰中挫敗了日國速戰速決的企圖,抗日戰爭正式從戰略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日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大量物資,尤其是戰略物資都極度依賴進口。
特別是石油等能源,其進口量往往達到70%以上。
侵華戰爭的長期相持使得日本的戰略物資急速消耗,再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出於戰略利益的考量,逐步減少,乃至切斷了對日本的戰略物資出口。
此時的日國面對華國戰場的無底洞,必須開闢新的戰場來維持戰爭的消耗和國民生活的需要。
日國有兩個戰略方向的選擇。
一是北上,與德國夾擊蘇聯。1936年,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標誌著德國法西斯與日本軍國主義正式結盟。
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日本在中國東北集結了大量兵力,史稱關東軍。
受到日俄戰爭勝利的影響,日本對俄國乃至蘇聯有著莫名的優越感,認為俄國人不堪一擊。
北上與德國夾擊蘇聯,不僅能夠分散和牽制蘇聯遠東兵力,使之不能顧及歐洲戰場,更能夠奪取西伯利亞豐富的能源資源來彌補虧空。
由於歷史原因,出身長洲藩的日本陸軍與出身薩摩藩的日本海軍有著深刻的矛盾,雙方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針鋒相對,大有不共戴天之勢。
日國軍國主義政府中的陸軍派系是“北上”方案的支持者,因為對蘇作戰多是陸上作戰,可以以作戰為由將資源的分配向陸軍傾斜,以打壓海軍在政府和軍隊中的影響力。
二是南進,奪取東南亞的控制權。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