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2/5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動兵的理由吧,這也算是曹嵩對兒子霸業最後的支援吧。
這是曹操第一次主動進攻他人地盤,並無必勝把握。出征前,他對卞夫人說:“我如果回不來,那你就領著孩子前往陳留郡投奔孟卓(張邈的字)。”
無論世事多麼險惡,還有一個張邈可以託付,曹操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雖然袁紹一直挑撥,但是曹操一直相信,如果世上有一個人絕對不害他,那就是張邈。呂布離開長安後,先後投奔袁術和袁紹,都不被接納,在去投奔河內郡太守張楊的路上,受到張邈的盛情款待,二人相談甚歡,最後把手共誓。分別時刻,可以握手,可以擁飽,可以垂淚,可以叮嚀,共誓卻顯得過分詭秘。張邈和呂布共誓何事,是十分隱秘的事情,無人可知,歷史當然沒有記載,但是一年多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天下人都知道了二人共誓之事。袁紹派到張邈身邊的間諜很可能也探知了二人共誓之事,袁紹知道後,直接給曹操下了一道命令:“殺了張邈。”袁紹仍然把曹操看成可供驅遣的部屬,當然,為了讓曹操愉快地接受命令,他少不了拿情報來交換:張邈與呂布共誓要把曹操趕出兗州。曹操以為這是袁紹要報復張邈。袁紹當了聯軍盟主,擺譜耍大牌,張邈看不慣,批評了袁紹幾句,袁紹心比針眼兒還小,從此嫉恨張邈。曹操才不給袁紹當槍使呢,他拒絕袁紹:“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寧可得罪袁紹,曹操也不肯傷害張邈。正是因為這樣的交情,曹操才會有把家人託付給張邈的想法。
連託付家人的想法都有了,說明曹操抱有寧死必勝的鬥志。有鬥志,又有謀略,曹軍在徐州所向披靡,一口氣拿下十幾座城池,直搗徐州軍事重地彭城。陶謙死守,龜縮不出。
曹操在城外喊:“有種的出來打!”
陶謙躲在雉堞後面,縮著頭,同樣用力喊:“有種的進來打!”
果真是曹操更有種,戰事一邊倒,曹軍大勝,攻克彭城,大開殺戒,有近萬人被殺。陶謙打不過曹操,但是跑得過曹操,撤退到郯縣躲了起來。
對於這場大戰,有多個版本的歷史記載。
《三國志·武帝紀》:“秋,太祖(曹操)徵陶謙,下十餘城。”
《三國志·陶謙傳》則明確了徐州方戰死人數,“死者萬數”,被殺死的接近萬人,屍體阻塞了河道,“泗水為之不流”。
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在《資治通鑑》裡,曹操成了嗜血殺人狂,“初,京洛遭董卓之亂,民流移東出,逼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之不流……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一次活埋數十萬人,每次讀《資治通鑑》至此,總是讀得特別快,不忍心閱讀如此血腥的文字。
可是,這是真相嗎?
據《後漢書》記載,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全國總人口是49,150,220人,當時彭城全部人口為493,027人。順帝之後大漢就進入衰微的桓靈二世,民生凋敝,人口不會增加太多,甚至可能負增長,又經過黃巾之亂,全國人口銳減,徐州是黃巾之亂重災區,人口減少更多,雖然有洛陽一帶百姓為躲避董卓之亂而逃避到徐州,但是人數不會太多。樂觀估計,曹操攻打徐州時,彭城的人口也就是三四十萬,可以稱為數十萬人了。《資治通鑑》上說曹操屠殺數十萬人,莫非把有的人埋兩次甚至更多次進行統計?曹操一邊攻城拔寨,一邊把彭城的所有人都抓起來,然後全都殺死,最後都扔到河裡,這可能嗎?真要這樣,曹軍士兵累也累死了,不用說打仗了。
一個很明顯的錯誤記載,卻被大多數人相信,這是因為血腥場面更能激發人的興奮度,更值得人們追逐。至於其中科學與否,卻往往被忽視。
拋下這樁公案,回到193年的徐州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