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3/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童年期間的思維常常影響成年後的行為和思維,也就是說,人一輩子都走不出童年陰影。陸遜早年喪父,這個本來該在父親呵護下的孩子,在盤根錯節的大家庭裡,卻要努力地尋找生存的途徑。陸績被陸康領著,在袁術那裡偷三個橘子,袁術會對陸康說這孩子真聰明,但要是陸遜偷拿了人家的東西,人家可能就會說:“唉,有娘生無爺教的孩子,就是容易學壞啊。”
如何才能生存,如何才能立足——這是陸遜從小就考慮的問題。弗洛伊德認為,因為自我保護機制,童年創傷大多被壓抑到潛意識區域,在遇到壓力時,這些潛意識就會影響人的思維和情感。來看看陸遜是如何突破職場臨界點的,我們就會知道這一觀點還是有根據的。
21歲才被安排了一個祖墳上冒黑煙的差使,陸遜始終得不到提升,可能是到了輪崗的時候,孫權又把陸遜派到海昌縣做屯田都尉,屯田都尉就是農業局長,但是陸遜又被另外安排兼管縣裡政務。要幹縣長的活,卻只給了一個農業局長的烏紗帽兒,這個任命有點欺負人。更欺負人的是,海昌縣連年亢旱,餓殍遍野,陸遜接過來的是個爛攤子。沒辦法,那些有油水又工作清閒的縣都被跑官買官的人弄去了。
一踏進海昌縣,陸遜就愣住了。一個個的饑民,形容枯槁,用發亮的眼睛盯著陸遜。詭異的是,饑民滿臉菜色,肌膚乾枯,神情黯淡,卻有這麼發亮的眼睛。陸遜懂得,那發亮的,正是求生的慾望。“這些饑民,該會如何痛苦呢?”陸遜想。在那個大家族裡,孤兒陸遜養成了做事前先考慮別人感受的習慣,現在,他在體驗著百姓的感受。
孫權得到報告:“海昌屯田都尉開啟官倉,賑濟貧民,獲得了百姓擁戴。”
孫權說:“就該以民為本嘛。”他私下裡卻想:分給百姓糧食,這是傻子也會做的事,徵糧才是本事,海昌屯田都尉肯定是書生!
孫權得到報告:“海昌縣屯田都尉扶持農桑,惠澤黎民,百姓都說遇到了一個好官。”
孫權說:“為官當如此嘛。”他私下裡卻想:這個年頭,勸農扶桑十年,不如東征西討一年收穫大,海昌屯田都尉果真是書生!
內心發完牢騷,孫權突然想起什麼,問報告的人:“海昌屯田都尉是誰?”
“回主公,是陸遜。”
“莫非是吳郡陸家的人?”
“正是。”
“哦。”孫權應道,但是他根本沒想起陸遜這個名字。陸遜的官太小,要是連一個縣屯田都尉都得孫權過問,孫權的腦袋還不得撐破啊。要是陸績的話,孫權肯定知道,懷橘陸郎嘛!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陸遜悶著頭在海昌做屯田都尉,每天看看禾苗,看看桑葉,看不出職場的臨界點在哪裡。這年月,會打仗,能徵糧,善徵兵,這樣的人才能得到提拔,像陸遜這樣的書生,抱著書本,對著上面的儒家教條,一個勁地勸農務桑,有啥前途呢?
事實上,不僅僅是孫權無視陸遜,就連起初對陸遜感恩戴德的老百姓現在也開始責怪陸遜了。有一天,陸遜再次下鄉督促百姓屯田,一進村,就被眼前的慘相嚇呆了:房屋全被燒燬,街道上屍體枕藉,廢墟里傳來痛苦的呻吟。
“怎麼了?”陸遜扶起一個傷者,又驚又怒地問。這個傷者陸遜認識,就是這人在去年領著村民敲鑼打鼓地叩謝陸遜,感謝陸遜讓他們吃上飯。
“怎麼了,還不是全怪你!”傷者責怪陸遜。
陸遜在海昌勸農務桑,海昌連年豐收,引來了土匪,燒殺搶掠,反倒不如沒收成的時候。聽完傷者的訴說,陸遜沉默了,抬起頭看著眼前的屍體,無比痛苦,他真的覺得村民是因他而死。
“為什麼不消滅潘臨呢?”陸遜說。潘臨是會稽郡的頭號山賊頭目,而海昌縣隸屬於會稽郡,海昌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