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姜太公,姜姓,呂氏,名尚或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後世尊稱為姜子牙、齊太公、師尚父、太公望、呂望、呂尚、姜尚等。他是中國商朝末年的傑出軍事家、政治家、韜略家、思想家,也是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太公博聞多智,通曉天文地理,深諳治國安邦之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寒微的出身到成為周朝的重臣,再到齊國的始祖,他的事蹟被後世廣為傳頌。
二、人物生平
1、半生寒微
姜太公的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然而,到了姜太公這一代,家境已經敗落。他不得不從事各種職業以謀生計,曾在棘津做過賣吃食的小販,在朝歌當過屠夫,甚至給商朝貴族子良做家臣,但因不善結交權貴而被驅逐。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太公曾經是夫入婦家的贅婿,後來因為不擅生計而被老婦逐出家門。總之,晚年的姜太公依然貧窮落魄,一事無成。
2、暮年歸周
儘管生活困頓,但姜太公並未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他垂釣於渭水之濱(後世認為在磻溪,位於今陝西寶雞),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姬昌(即周文王)。文王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出獵後,文王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太公。兩人一番交談後,文王對姜太公的才智大為讚賞,遂尊其為太師,並一同乘車而歸。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關於姜太公歸周的傳說還有多種版本。一種說法認為,姜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但因商紂暴虐而離開。他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投靠文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太公是一位處士,隱居海濱。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時,文王的臣子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太公之名而召請他。姜太公也聽說西伯賢德,決定前往相助。正是透過此次營救行動,文王認識到姜太公的賢智,並引以為謀士。
3、輔佐西伯
文王從羑里脫身歸國後,開始暗中和姜太公策劃如何推翻商紂政權。姜太公輔佐文王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文王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在姜太公的謀劃下,文王討伐了西部的犬戎、密須,解除後顧之憂,又討伐東部的耆國、邘國及崇國,並大規模建設豐邑,為滅商大業做準備。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當時出現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的局面,多半是姜太公謀劃籌策的功勞。
4、揮師滅商
文王死後,武王姬發即位。武王繼承王位後,決定繼續完成文王的大業。在姜太公的輔佐下,武王率大軍東征商朝。牧野之戰中,姜太公親自統領戰車方陣擔任前鋒突擊任務,最終擊敗商軍,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戰後,姜太公因功受封於齊,都於營丘,成為齊國始祖。
5、封國安邦
武王滅商後,與姜太公、周公旦等人商議實行分封制。姜太公因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建立齊國。他帶領本部人馬奔營丘而來,途中遭遇萊國軍隊的阻撓。姜太公憑藉智勇擊敗萊軍,佔據了營丘邑。在齊國初建時,姜太公面對內部“頑民”的阻擾,果斷採取措施安定大局。他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同時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當地習俗,使齊國迅速安定下來。
6、強國富民
姜太公安定大局後,立即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推行“農、工、商”三寶並舉的宏觀戰略。在姜太公的治理下,齊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雄居於東方的大國富國。
7、安定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