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堂堂天子一條烤羊腿也要問得這樣仔細,真是沒誰了。郝如月就起身,挽起袖子到御案前研墨贖罪:“皇上英明,臣早用過晚膳了,不過聽說皇上還沒用,這才想著陪皇上用一點,空肚子飲酒傷身體。”
皇上聞言看她一眼,再不說話,批示奏摺的時候下筆比剛才又快了一些。
郝如月偷眼看去,最後那幾本的硃批全是:【朕知道了。】
批完奏摺,皇上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帶著她往寢殿走,邊走邊說:“種痘的事太醫院做得不錯,在宮女和太監身上試過,只有幾人感染,如今也都痊癒了。”
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別看只比歷史上早三年研製成功,在天花氾濫的年代,這三年不知能救活多少枉死的性命。
郝如月撫掌:“皇上聖明,這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後世也是這樣評價康熙皇帝的,這一回的馬屁她拍得真情實感。
皇上放慢腳步,等她跟上,與她並肩而行:“朕也是這樣想的,可畢竟有幾人感染,並非萬無一失,推廣起來怕是有些困難。”
而且太醫院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越早種痘效果越好,風險越低。
他問幾歲最好,胡院政說剛過週歲最好,只發熱一兩日,越晚發熱時間越長,起痘疹的風險越大,不留神可能會留下疤痕。
胡院政敢這樣說,除了民間一直有這個說法,太醫院也派人到疫區採過樣,拿到了第一手資料。
康熙本人也深有體會,他三歲染上天花,臉上留疤很少,顧問行只比他晚幾年,滿臉都是。
仔細看過胡院政遞上來的摺子,康熙覺得可行,便想在民間推廣,結果只在朝會上提了一下,文武百官都不買賬。
就連三藩反叛,一直站在他身後,看著他的臉色搖旗吶喊的明珠,都跟著沉默了。
郝如月也沉默了,她只知道康熙皇帝推進了民間種痘,卻不知種痘原來是年紀越小越好。
別說才過週歲的奶娃娃,便是現在太子兩歲多了被拉去種痘,她也會擔心。
總想再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別人家孩子種痘之後的效果。
可若是所有人都這麼想,沒人願意做出頭鳥,
種痘怕是要涼。
種痘雖然是好事,民間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皇家和官員家都無人敢嘗試,百姓自然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冒險。
畢竟天花實在太可怕了,得上便是九死一生。
皇上只說推廣有些難,郝如月卻猜到阻力應該不小,不然也不能讓皇上愁到吃不下飯:“皇上,這事恐怕要有人帶頭啊,且帶頭的人最好出自宗室。”
皇家都豁出去了,足見皇上的決心,朝臣們便是再不願意,也不得不跟上,王侯將相家的小孩子都不怕,在民間推廣就容易多了。
“你這話倒是與裕親王所說不謀而合。”其實這才是讓皇上吃不下飯的原因。
“前些年,宮裡的孩子多留不住,太皇太后讓欽天監算過,打算從宗室抱養一個健康的孩子來沖喜。”
說著皇上自然地牽起了郝如月的手:“可巧裕親王和恭親王府上各得了一個小格格,生下來都很健康。那幾年裕親王與朕一樣,連失了好幾個孩子,剛出生的小格格算是他的長女,而恭親王已然有了一子一女,太皇太后便想抱了恭親王的女兒進宮養著。”
那時候宮裡正在鬧天花,恭親王捨不得自己的女兒進宮送死,嘴上答應,卻遲遲不肯將女兒送來。
最後還是裕親王福全送女入宮沖喜,這事才算了局。
至今外界也不知道養在太皇太后身邊的大格格不是恭親王的女兒,而是裕親王的長女。
當時皇上問裕親王是否捨得,若捨不得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