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率部駐守洛陽前是第九十四軍五師師長;在國民黨軍中以作戰兇悍著稱。當時;二〇六師只有三個團;邱行湘到任後;從鄭州、開封、許昌等地又招了三千多名青年學生;將部隊擴充為六個團。他效仿共產黨軍隊的做法;在全師上下進行連隊評比以勵鬥志;還辦了本名為《革命青年》的師刊。
蔣介石用專機將邱行湘接到南京談話;著重強調了“軍事的成敗;關係黨國的安危。如果打不敗共產黨;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當聽邱行湘說洛陽沒有警備司令部時;蔣介石當即寫了張字條加封邱行湘為“洛陽警備司令”。蔣經國也在南京親自宴請了邱行湘;並表示“裝備方面;你可以與愚兄我經常聯絡”。返回洛陽時;邱行湘說他準備為黨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邱行湘知道自己兵力有限;學生兵又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這樣的部隊實在不適合打野戰;而優勢則是學生兵政治性強;不會輕易繳槍投降;可以依靠堅固工事頑強堅守。因此;邱行湘決定在城內修築火力覆蓋周密的城防體系;讓每一處地方皆成為能夠獨立作戰的“小而堅”的據點;讓洛陽全城堡化。邱行湘認真勘察了洛陽城的地形後;請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新聞處長賴鐘聲繪製圖紙;然後開始了大規模的城防建設。他的第一道防線是城邊的九龍臺、潞澤會館、大王廟、發電廠、周公廟和火車站一線。在這條防禦線上;邱行湘修築了一系列既能獨立作戰又能相互支援的堡壘;堡壘的周邊是犬牙交錯的壕溝和鐵絲網;主要功能是護衛城牆;保衛城門。第二道防線是守備城垣;在城牆上下、甕城內外;邱行湘修築了無數明碉暗堡;射擊孔密如蜂窩;構成的立體火力網可以阻攔來自任何方向的攻擊。第三道防線是核心陣地;以洛陽中學為中心;除了更為堅固的碉堡之外;還修築了一個水泥鋼筋的大隱蔽部作為指揮所。邱行湘把每一個重要據點都設計成三層:上層俯瞰射擊;中層與地面齊平射擊;下層則在地下;專門對付攻擊方的架梯手、爆破手和挖坑道者。他還下令拆毀城牆外的一千五百多間民房;以防共產黨軍隊用這些民房作為進攻掩體。滿城百姓哭跪;邱行湘說:“事關洛陽的存亡;顧不得那許多了。”他下令將存放在鄭州的彈藥全部搬運到洛陽;並把二〇六師的軍官家屬也從鄭州統統搬遷到洛陽;以此斷絕軍官們臨陣脫逃的後路。該做的事全做完後;邱行湘親筆寫下“固若金湯”四個大字;懸掛在洛陽東城門的正中央。
蔣介石的指令是:“固守一個月。”
陳賡、陳士榘擔心的是久攻不下:部隊缺乏攻堅大城市的經驗;攻城打援的老辦法已被國民黨軍熟知;小部隊佯攻洛陽敵人會不為所動;而我久攻不下將給敵人增援的時間;大規模的援軍一旦到達;我軍打援是否能得手很難預料。如果要避免攻城失利又打援不成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趁敵還未形成增援態勢的時候;迅速攻下洛陽。
陳賡、陳士榘認為;必須投入優勢兵力攻城;力爭三至五天解決戰鬥。因為胡宗南的部隊已經西去;無力東顧;孫元良兵團固守鄭州;雖然靠洛陽很近;但因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且孫元良一向只求儲存實力;所以估計不會孤軍出動積極增援。在這種情形下;一旦洛陽戰役打響;蔣介石只能調動他的嫡系胡璉自漯河北上增援。胡璉兵團是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的重要機動部隊;但是他要麼途經鄭州與孫元良兵團一起西進增援;要麼孤軍自臨汝、登封沿道路崎嶇、易遭伏擊的小路直驅洛陽;而無論胡璉兵團如何行動;以最快速度到達洛陽至少也要五天時間。
三月七日;陳士榘、唐亮的洛陽戰役作戰部署: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應於九日二十四時前完成對洛陽車站、北關、東關之敵的包圍;力求首先解決洛陽北站和東關之敵;以便主力迫近攻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主力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