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羅馬] 圖拉真 - 7 (第2/4頁)
強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一支隊伍沿底格里斯河向南推進,佔領了巴比倫(babylon);圖拉真本人則從杜拉-歐羅波斯(dura-europos)出發,沿幼發拉底河航行——在那裡為自己豎立了凱旋門——經過奧佐加爾達納(ozogardana),並在那裡設立了一個“法庭”,這個“法庭”在後來的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征戰該地區時依然存在。
經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狹窄地帶後,他把艦隊拖到陸地上,進入底格里斯河,先後佔領了塞琉西亞(seleucia)和帕提亞的首都克特希豐(ctesiphon)。
他繼續向南行進,來到波斯灣(persian gulf),在一次從底格里斯河上升的潮汐浪潮中逃脫後,接受了查拉克斯(charax)統治者阿坦貝魯斯(athabes)的投降。
,!
他宣佈巴比倫為帝國的新省份,並在波斯灣岸邊豎立了自己的雕像。
此後,他向元老院傳送了一封帶桂冠的信件,宣佈戰爭結束,並遺憾地表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繼續前進,重演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征戰。
由於查拉克斯是一個事實上獨立的王國,與帕爾米拉(palyra)的關係已如上所述,圖拉真對波斯灣的爭奪可能與帕爾米拉的利益相關。
另一種假設是,查拉克斯的統治者有擴張帕提亞巴比倫的意圖,這為他們與圖拉真結盟提供了合理依據。
帕提亞的蘇薩(sa)似乎也被羅馬人佔領。
根據後來的文獻資料(沒有錢幣或銘文證據支援),也宣告設立了一個亞述省(assyria),該省似乎涵蓋了阿爾達比亞(adiabene)地區的領土。
有些措施似乎是針對印度貿易的財政管理,或者僅僅是關於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貿易的貨物徵收關稅(portoria)的問題。
可能正是這種“簡化”新徵服地區的行政管理,按照羅馬省制模式來進行稅收徵收、徵用以及處理地方統治者的特權,激起了後來的反抗。
一些現代歷史學家認為,圖拉真(trajan)可能在波斯灣停留期間下令對帕提亞(parthia)沿海進行襲擊,同時探討將羅馬的宗主權擴充套件至扎格羅斯山脈(zagros ountas)透過的山口,進入伊朗高原的東部,並試圖與貴霜帝國(khan epire)建立某種直接聯絡。
然而,並沒有試圖進一步擴充套件至伊朗高原,因為羅馬軍隊在騎兵方面相對薄弱,在那裡處於劣勢。
圖拉真離開波斯灣前往巴比倫(babylon)——他計劃在那裡在亞歷山大(alexander)去世的房子裡獻祭——但由帕提亞國王奧斯羅伊(osroes i)的侄子薩納特魯凱斯(sanatruces)領導的叛亂,可能得到了來自薩卡(saka)弓箭手的支援,嚴重威脅到羅馬在美索不達米亞(potaia)和亞美尼亞(arnia)的立足點。
圖拉真試圖透過放棄在帕提亞本土的直接統治來應對這一局面,至少是部分放棄。
圖拉真派遣兩支軍隊向北美索不達米亞進發:第一支軍隊在盧修斯·奎圖斯(si iet)指揮下,收復了尼西比斯(nisibis)和厄德薩(edessa)並從叛軍手中奪回這些城市,可能在此過程中廢除了阿布加爾七世(abgar vii)並將其處決,奎圖斯可能因此獲得了成為元老院的名譽(adlect ter praetorios)。
然而,第二支軍隊在阿皮烏斯·馬西穆斯·桑特拉(appi axi santra)的指揮下被擊敗,桑特拉也在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