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模型,得先解決意識量子化問題。
人類意識能被量子化嗎?
看看學術主流的西方,他們有沒有將意識量子化了呢?
“大腦存在海量的處於量子糾纏態的電子,意識正是從這些電子的波函式的週期性坍塌中產生。”
他們用量子力學原理解釋了意識的誕生,但還沒有進行意識量子化。關於量子意識的研究,從不被科學界所接受,原因是它不具有重複性與可驗證性,不屬於科學範疇。
仔細看看他們研究的量子意識,僅侷限在大腦以內,是用一種解剖學的角度來闡明意識原理,壓根就不是物理意義上的“量子意識”。所以,準確的名稱叫法,應該稱為量子念頭。並且,他們研究的這種意識念頭,是無法量子化的。
大腦產生的念頭實在太多了,找不到它們產生的規律;而且這些念頭千奇百怪,沒有物理特性。
所以,從本質上講,意識念頭跟量子絲毫搭不上關係。
唐起看到這裡,失望極了……用他們這種理論,壓根建立不起意識穿越的標準模型。
苦惱!
好苦惱啊!
唐起長嘆!
突然,唐起靈光一閃……這會不會是思想陷阱呢?
既然找不到意識量子化的辦法,那我可不可以把意識量化問題放在一邊,先嚐試一下把人類進行量子化?
人類能被量子化嗎?
人類體系由一個個生命個體集合而成,而每個生命個體都具備人類的所有屬性。
用物理角度來分析,就是把人類當成一個物理體系,然後給出一個人類的“物理量”。
這個人類的物理量有多大,暫時算不出來,但可以肯定它的取值範圍:即人類所有活動,也就是目前人類總體觀。
確定了物理量的存在,就可以對人類進行量子化了。
組成人類體系的每一個人——個體生命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從而實現人類量子化:每一個人都可以視為量子。
人類量子就是人類組成的最小量。
關於人類量子的特性表現在哪,這個放在以後再研究。
“有了人類量子的物理名字,弄個算符,就可以建立它的標準模型了。”
根據平行的兩個世界,按原世界作為費米場,現世界作為玻色場,建立起一個以“個體生命”為粒子的標準模型——這個“個體生命”是用來暫時代替意識算符的,因為唐起還沒搞懂意識究竟是一種粒子?還是能量?還是波?只能暫時用“個體生命”這種人類量子來代替。
用這個標準模型來描繪生命粒子,在兩個平行空間上的相互作用,最終確定兩邊的空間產生一個粒子重合的位置。
這其實是借用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進行一種拓展嘗試。
在這裡,用粒子重合的位置來求證空間轉換問題,這也是唐起發生空間穿越所證實的地方,所以要引入兩邊粒子“統一位置”的解決方式,給出一個路徑積分方程。經過模型描繪,的確證明了“重合位置”的機率誕生,但出現了無窮大量的情況,這讓唐起即震驚,又驚喜無比!
根據他搞數學與物理的經驗,出現這種情況才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建立的這個“人類量子穿越空間模型”,感覺上是對的。
接下來就是循規蹈矩地解決場論的問題了。
“在這個建立起來的標準模型裡,引入統一位置之後,的確出現了費米場的崩塌,在超對稱的轉換下,一個重合位置的機率出現在玻色場裡,經過極其繁瑣的計算之後,出現了無窮大量的情況。”
這些無窮大量,怎麼來消除呢?
如果不能消除這些無窮大量,不能實現重正化,那麼這個標準模型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