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05770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家仙術指迷:丹道睡方與睡功,如何將睡覺變成修煉? 壹 人之一生,半在寢臥中度過。更有道家隱士視“黑甜鄉”為隱身之處。故不能不得睡方三昧。 半山翁詩云:“花竹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可見睡亦有方。 據道家養生學著作。臥處不可以首近火。不可當風。不可露天而睡。 睡前必做輕微運動。揉眼、擦面、摩腹、刷牙、漱口、濯足、梳髮、靜心令食物消化再入寢。 不可醉飽入睡。不可燭燈而睡。不可懸足。不可張口。不可覆首。要將一切計慮營謀消釋清心入睡。睡宜暖腹丹家多穿兜肚護臍、護肩頸溫足凍腦食後右側而臥食遠則左右皆宜。 老年人要睡午覺。青年人寢不過午。因老年人氣弱。故寢以養之少壯陽氣盛晝寢反陽亢而致目昏頭重之疾。 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記載:“《千金方》雲半醉酒獨自宿軟枕頭。暖益足能息心自冥目。” 清代曹庭棟《老老恆言》雲:“愚謂寐有操、縱二法。操者如貫想頭頂默數鼻息。返觀丹田之類。使心有所著乃不紛馳應可獲寐。縱者任其心遊思於杳渺無朕之區。亦可漸入朦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則心之操。或縱皆通睡鄉之路。” 又說“坐而假寐醒時彌覺神清氣爽。較之就枕而臥更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緘其口閉其目。收攝其心神。休息片時足當晝眠亦堪遣日。”以上可謂入睡之方。 貳 明代周履靖《赤鳳髓》載有《華山十二睡功圖》。以入睡為行炁功夫。可以視為內丹功法的一種。相傳此法乃華山高道陳摶所授。 其睡功總訣雲:夫學道修真之士若習睡功玄訣者。於日間及夜靜無事之時。或一陽來複之候。端身正坐。叩齒三十六通。逐一喚集身中諸神。然後鬆寬衣帶而側臥之。 訣在閉兌。目半垂簾。赤龍頭抵上顎。並膝。收一足。十指如鉤。陰陽歸竅。是外日月交光也。然後一手掐劍訣掩生門。一手掐劍訣曲肱。而枕之以眼對鼻。鼻對生門。合齒。開天門閉地戶。心目內視。坎離會合。是內日月交精也。 功法如鹿之運督。鶴之養胎。龜之喘息。夫人之晝夜有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八萬四千裡。是應天地造化。悉在玄關橐龠。使思慮神歸於元神。內藥也。內為體。外為用。體則合精於內。用則法光於外。使內外打成一片。方是入道工夫。 行到此際。六賊自然消滅。五行自然攢簇。火候自然升降。釀就真液。澆養靈根。 故曰。玄牝通一口。睡之飲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陽永不走。凡睡之功畢。起時揩摩心地。次揩兩眼。則心身舒暢。 《性命圭旨·亨集》載有道家所傳“五龍盤體法”。其訣雲“東首而寢。側身而臥。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腹臍。一隻腳伸。一隻腳縮。未睡心。先睡目。致虛極。守靜篤。神氣自然歸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調息而息自調。不伏氣而氣自伏。” 此法乃內丹家煉去睡魔。以達到《參同契》“寢寐神相抱。訊息候存亡。”《莊子》“其覺也無憂。其寢也無夢”的境界。 叄 其法雖然入睡。仍常惺惺。心地湛然。以睡引元神合道。如此“開心宗之性,示不動之體,悟夢覺之真,入聞思之寂”,其詩云“元神夜夜宿丹田,雲滿黃庭月滿天。兩個鴛鴦浮綠水,水心一朵紫金蓮。” 側身而臥之法,不必拘泥。仰身而臥,稱作屍睡,儒門有睡不屍臥之戒,然道家謂“未學生,先學死”,能行胎息殭屍之功,亦是仙人境界。丹家將人之鼻喻為面部之山峰,兩眼間鼻柱為“山根”(又稱“祖竅”、“性戶”、“觀音堂”等)。 兩鼻孔中間之鼻柱根部,下接人中穴,亦名山根,以其恰在鼻下根部呼吸出入之交接處,以意攝此鼻口山根謂之鎖鼻。意注此鼻根,心息相依,鎖住氣息之感覺,似將其移到肚臍之中,漸入混沌,真息悠悠而入睡,此即“鎖鼻術”。 呂祖詩云:“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臥白雲中。夢魂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