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木匠的遭遇聽的村裡人不由心酸,連紀滿川和紀滿慶這兩個粗糙的漢子都眼眶溼溼。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都以為王木匠已經不在人世,還好還好
本就是村裡人,既然如今好不容易回來,村裡人也不忍讓王木匠繼續過得這麼慘兮兮。
紀滿川和村裡幾個漢子迅速找來掃帚、鐵鍁,幫忙打掃清理院裡的雜草、枯枝。牛里正幾個老人則各自回家去裝糧食過來,其他人也去尋摸家裡不用的被褥啥的送過來給王木匠一家。
這個院裡快二十年沒住人,窯洞倒是沒塌,但是院裡都是荒草,門窗也是搖搖欲墜,紀滿川幾人幫忙打掃清理後,又修修釘釘,先讓王木匠一家能湊合住,後頭再慢慢弄。
王木匠看著村裡人送過來的被褥衣裳、鍋碗瓢盆,一時感動得落淚。
他爹當年是和他大伯逃難來牛家莊的,除了他兩兄弟,也沒個其他至親。這許多年過去,他爹孃人都沒了,村裡人還沒忘記他,讓他回來猶如歸家一般溫暖。
同樣感動的,還有王木匠妻子和兩個女兒。
說起來,王木匠老丈人家確實是子嗣不旺,他老丈人當時只得三女,沒有兒子。他作為上門女婿,和紀滿川一樣大的年紀,也只得了兩個女兒。他家大女兒比紀永靈大兩歲,小女兒和紀永週一般大。
一切收拾妥當,紀滿川和王木匠才有功夫坐下來細說後頭的打算。
王木匠本以為找回來牛家莊,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就成。誰知道這些年他家的地並沒有被人佔了去,牛里正一直都是賃給村裡人在耕種。雖然租子十分便宜,但是這錢牛里正一厘都沒貪,都給他存著,就怕他找回來,起碼能用這些錢賣幾石(擔)糧食。
如今王木匠回來了,牛里正也把當年抬埋(安葬)他孃的花銷給他算了一下賬,然後從租子里扣除後,把結餘的錢給了王木匠,感動的王木匠立刻跪下就給牛里正磕頭。
這些錢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他娘過世,他和他爹都沒在,村裡人並沒有讓他娘暴屍荒野,而是給他娘抬埋了,這般恩德,他是沒齒難忘啊!
村裡有了王木匠,紀永靈和紀滿川一商量,乾脆在村裡成立一個小型織布機生產作坊,自家出錢籌建,讓王木匠負責帶人生產。這樣一來,既能解決織布機生產的問題,還能解決村裡一些年輕人的活計。
紀滿川把這事跟王木匠一說,可是高興壞了王木匠。他沒想到,自己被妻子那邊的親戚趕出來,一路艱辛尋回這裡,不僅兒時的窯洞和耕地還在,竟然還能靠木匠手藝賺上錢。
他本就在為以後的日子犯愁,如果能讓他靠木匠手藝養活家裡,當然是最好不過。只是他提了一個小小的請求,他想讓他的大女兒也能夠在作坊做工。
他的大女兒自小就愛做木工活,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一般的木工活都難不倒她,甚至一些精細的雕花刻字更是堪比老匠人。
紀滿川對此稍微有些猶豫,木匠也是個力氣活,一般女孩子未免能擔的下來。但他轉念一想,一般匠人都是爹帶兒子做工,如今只是把兒子換成女兒,也應該一樣。
況且,王木匠家的情況跟他一樣,都只有兩個女兒,以後這手藝不傳承給女兒的話,恐怕也只能丟了。若是女兒能夠繼承王木匠的衣缽,以後再招個女婿,這樣就不愁手藝傳承了。
事情議定,牛家莊的織布機作坊很快就開起來了,地方先設在王木匠家的隔壁院子。
王木匠家隔壁本是他大伯家,後來日子太苦,他大伯帶著一家老小去投奔他嬸孃的孃家去了,再也沒回來過,所以這個院子也一直荒著。如今倒可以先用著,等後頭紀永靈在嫋裡蓋好作坊,再搬不遲。
除了王木匠父女倆之外,紀滿川還找了幾個外村的小木匠過來做工,並在村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