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紀滿囤沒念過書的緣由 (第1/2頁)
半坡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時代的人過得有多艱難?
連紀永茹這麼大的孩子們都知道,看見柴火要撿回家,看見野菜要挖回家,根本不需要大人吩咐,就是條件反射,就是思維定勢。
因為孩子們都知道,家裡窮,要節儉,能用的都要撿回家。
很多小孩子長到十幾歲都沒摸過銅板,家裡能有幾兩碎銀子都算是富裕家庭了。
十兩銀子,都夠老紀家這一大家子是十來口人生活半年了。
趙雲霞她怎麼敢開口?
紀老爺子一聽趙雲霞要借十兩銀子,第一反應是有人把上次賣黃芪得了錢的事說了出去,於是陰沉著一張臉,用鷹一般犀利的眼睛掃過院子裡的所有人。
大家立馬端正身子,用無辜的眼神無聲回應,不是自己。
其實家裡大大小小的都明白,家裡得錢不容易,而且那天紀滿川還打了土匪,萬一說出去,要是真有土匪同夥,搞不好會上門尋仇的。
其實趙雲霞並不知道紀老爺子家賣黃芪得了錢,也不知道紀滿川怎麼得來的騾車,她只是覺得老院子這邊得了這麼大好處,得照顧她家一些。
但是分了家,明晃晃地去要,好像不符合她讀書人家的出身,她便想著借,有借無還。
紀老爺子抽了一口旱菸,看著趙雲霞道:“借這麼多錢弄啥?”
趙雲霞扭一扭身子,撥一把額前的頭髮,抿一下嘴,道:“老二那時候您跟娘沒讓他讀書,留在家裡出力了,我這當孃的可不能讓永柏、永樺學老二。永柏、永樺才跟著先生學了一年就回來了,我打算讓兩個娃娃繼續再去唸上幾年。”
“唸書是好事,你和老二有能力,就讓娃娃去多念兩年。”紀老爺子繼續抽著旱菸道。
“老二沒念過書,去縣裡找活都不好找,我和老二那時候分家分得不公,啥都沒有,現在你們老院子發財了,應該補償一下。”趙雲霞抻著脖子,並不看紀老爺子。
楊氏一聽,立刻炸了:“說話要憑良心,分家時候,家裡僅有的二兩銀子都給你了,你大哥都沒得一分,還要怎麼公平?”
“那還不是因為你們沒有讓老二唸書!”
“當年的事你也是知道的,並不是不讓老二去唸書。”紀老爺子熄滅煙鍋子道。
慶州府人歷來崇尚讀書,重視教育和文化。
寧平縣當地有“耕讀傳家”的傳統,稍微有點條件的人家都要送男孩子去私塾識字唸書,並不為考科舉,而是這種對文化和學識的敬仰深刻入骨裡。
紀永靈前世聽專家解讀“耕讀傳家”,說這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家庭的理想,或者說是一種生活境界,也是一種對美好的嚮往。
耕是物質基礎,讀是精神追求。
直到她成為老紀家的紀永靈,她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西北人對這種精神追求的執著。
就像現在,即使是青黃不接要靠借糧過活的人家,不少人家裡牆上都掛著一幅字畫,即使有些字畫已經被煙火燻得發黃發黑,但是依然高高掛在會客的窯洞牆上。
“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這是流傳在當地的名言。
很多人家都會要求孩子“放下鋤頭,拿起筆頭”,沒有紙筆,那就一碗水、一方青磚,一有時間就練。
一幅書畫,不當吃不當喝,卻給這個時代的家庭提供了精神的食糧和文化的支撐。
不過這是高層次的解釋。
紀滿川私下說過,其實這種愛讀書的傳統是有其他根源的。
雖說寧平縣一帶人人都崇尚讀書習字,但是這畢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負擔起的,以前寧平縣大部分人家是不會送孩子去識字的。
有次府城來人招工,說是隻要十來歲不識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