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堂上下 (第2/2頁)
槿衣宇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訓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極具針對性的改進意見,並且能夠依據實戰中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最佳化訓練方法,使新軍的戰鬥力得以持續提升,更加強悍無敵。
經此一戰,朝堂中原本對新軍持懷疑態度的一些聲音瞬間煙消雲散,而各鎮對於崇禎大力推廣火器應用的反對之聲亦隨之銷聲匿跡,仿若從未存在過一般。
可以說,此次北上行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使得崇禎在朝堂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更上一層樓,眾人皆對其敬仰有加。原本那些對他執掌朝堂尚心存異議的朝臣們,此刻亦紛紛改變了原有看法,對崇禎的領導能力與決策智慧有了新的認識,心中暗自欽佩。
然而,儘管崇禎的威望與權勢日益隆盛,但朝堂中反對他的勢力卻在悄然持續增長,猶如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究其根源,乃是崇禎一些頗為高調且激進的做法所致。譬如他之前抄沒蒲州王氏家產、發行國債等舉措,便已有人在背地裡竊竊私語,議論紛紛,對其做法表示質疑與不滿。而他提出的建設皇家大學和軍校的宏偉計劃,更是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強烈反對,認為此舉勞民傷財,不合時宜。甚至有御史言官翻出舊賬,提及他中秋夜竟然前往媚香樓,並且因一名青樓女子與田仰發生衝突之事,試圖以此來詆譭崇禎的聲譽,將其醜化,以達到反對他的目的。
對於這些紛至沓來的負面聲音,崇禎採取了一種極為獨特的應對策略。他既不承認亦不反駁,對於所有相關奏摺一律留中不發,仿若充耳不聞,對那些企圖與他展開激烈嘴仗的朝臣們,給予了一種有力無處使的無奈之感,讓他們如拳頭打在棉花上,空有一腔怒火。當然,亦有不信邪的御史妄圖如往昔那般,憑藉觸怒皇帝而捱打受罰來博取名聲,可如今的崇禎帝卻似脫胎換骨,全然不為所動。無論這些朝臣如何言辭犀利地開口大罵,崇禎皆面色平靜,心如止水,毫無動怒之意,仿若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但令人詫異的是,這些肆意妄為的官員們很快便紛紛被人舉報出各種嚴重問題,或涉及貪腐行徑,中飽私囊,或被指與偽順、滿清暗中勾結,賣國求榮。更為關鍵的是,所有舉報皆查有實據,確鑿無疑,不容置疑。這些官員們不但因此丟官去職,甚至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悽慘下場,最為致命的是,他們的名聲亦隨之掃地,揹負上了一身的罵名,為世人所唾棄,遺臭萬年。
此類事件屢屢發生,官員們漸漸有所察覺,心中暗自揣測,這些事情的背後莫非皆是皇帝一手策劃?此手段可謂毒辣至極,堪稱殺人誅心!讓人心驚膽寒,不寒而慄。
故而漸漸地,朝堂上反對崇禎的聲音愈發稀少,而崇禎帝所頒佈的詔令亦無人再敢陽奉陰違。畢竟,誰也不願成為皇帝陛下的眼中釘、肉中刺,引火燒身,落得個悲慘下場。
可如此一來,朝廷上下雖看似一片祥和,然那些官員們心中豈能毫無怨言?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罷了,心中的不滿如悶雷般在心底滾動,隨時可能爆發。
而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則是崇禎對於人民的獨特定義在民眾中的廣泛傳播。這一理念雖極大地提升了崇禎在平民百姓心中的威望,但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士紳而言,卻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在他們看來,這天下名義上雖歸朱氏所有,可實際上長久以來一直是他們這些官僚士紳在掌控大權,他們又怎可能心甘情願地與農、工、商階層平起平坐?這簡直是對他們地位的公然挑釁,讓他們難以接受。
漸漸地,這種暗中湧動的不滿情緒,猶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滔滔大河,最終必將匯聚在一起,形成一片洶湧澎湃的汪洋大海。而這片汪洋大海,要麼將崇禎徹底吞沒,要麼便會將整個大明王朝拖入覆滅的深淵,其局勢之嚴峻,令人不寒而慄,仿若末日將至,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