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開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宣武帝道:「他到底年紀還小,我想著還要多磨練他兩年。」
「所以?」英王追問。
宣武帝又咳了一聲:「所以朕打算先給他一個奉國將軍的封號。」
英王冷笑:「皇兄還記得臣弟出宮開府時是什麼爵位?」
宣武帝當然記得:英王是他胞弟,太后嫡子,宣武三年出宮開府,他心疼幼弟,一開始封的就是親王。趙蠻的身份比不上英王尊貴,可到底是個皇子,他的皇子又少,趙蠻算是第一個出宮開府的,按理說怎麼也該混個郡王。
宣武帝頭痛地揉了揉額角:「朕也知道委屈了蠻奴,可他身世特殊,實在不好太招人眼,又是因為特殊原因提早出宮的,太子面上,也不好太抬舉他。朕以後總會補償於他。」
所以,他說來說去,終究還是要蠻奴為太子讓位。
英王沉默下來,卻也知宣武帝只是告知他罷了,自己並不能改掉對方的決定。半晌,他開口問道:「皇兄打算怎麼補償蠻奴?」事已至此,他只能儘可能為趙蠻爭取利益。
宣武帝道:「朕已下令,蠻奴待遇比照郡王。另,詔令翰林院挑選名師大儒,赴奉國將軍府悉心教導蠻奴。」趙蠻的學習事宜一直是他和英王的心病,他下了決心,趁這次機會一併解決。
英王皺眉:「翰林院舉薦的人能教好蠻奴?」
宣武帝道:「一個不行就找兩個,兩個不行就再換,總能找到合適的。」
英王不滿意:「這不是白白耽擱時間?」
宣武帝無奈:「或者你有更好的辦法?」
英王要有辦法,就不會病急亂投醫,委託輕城找人了。
兩人一時僵持在那裡。
輕城在一邊裝了許久隱形人,弱弱開口:「那個,送三弟去西嶺書院怎麼樣?」自上次姜羨魚提過西嶺書院後,輕城就找人詳細瞭解過這個書院。
西嶺書院的山長今山先生是宣武七年的兩榜進士,學識淵博,尤善實務,為官時斷案如神,退隱後一心辦好書院,他的書院不問出身,因材施教,文武雙修,是能學到真本事的。
最出名的一個例子便是梁閣老的小兒子梁休,梁閣老五十歲時才得了這個嫡子,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梁夫人溺愛,把孩子寵得不像話,小小年紀就成了京城有名的紈絝。
梁閣老一管他,梁夫人就哭天喊地,攔著連根頭髮絲都不讓碰。梁閣老實在沒辦法,又見兒子越來越不像話,一狠心,將人送去了西嶺書院。
今山先生和梁家約法三章,將人留在書院兩年不給回。兩年後,梁公子回相府,竟已是脫胎換骨,行事周到有禮,甚至下場考中了秀才,把梁閣老夫婦喜得跟什麼似的。
經此一事,西嶺書院名聲大噪,更叫人趨之若鶩。
她越瞭解越覺得西嶺書院適合趙蠻,只苦於趙蠻困在宮中,不方便求學。如今,宣武帝要趙蠻出宮開府,這個最大的困難便不復存在了。
「什麼西嶺書院?」英王離京日久,訊息已經不靈通。
宣武帝倒是知道:「榮恩說的是羅今山辦的那個書院?」
「姓羅的辦的書院?」英王微愣,現出不快之色。
英王認識今山先生?看上去似乎挺不待見對方的樣子。輕城遲疑:「可是有什麼不妥?」
宣武帝道:「這小子狂妄得很,連朕的官都不願做,朕幾次派人請他,他都愛理不理的。對了,我記得你和他打過交道。」
英王點頭:「他在朝廷為官時,我們曾經合作過一陣子,確實是個有本事的,就是性子古怪了些,和我有過一些過節。」
聽他口氣,似乎還不是一般的過節。
輕城失望:「不行就算了,先按父皇的法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