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之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用來養體長更長的大馬和大牛。
地方比較窄,上山的小門這邊的路只剩下不到一米五寬,之後把土崖向裡挖挖,拓寬一點。
牲畜圈以南邊三米高的圍牆,北邊六米高處的土崖為主要支點。
中間立三根柱子,搭建南北向的六排柱子和房梁。
每根柱子上方,搭建出橫橫豎豎的房梁。
南北向的房樑上鋪設東西向的檁條,搭建出木質框架。
每個有角度的地方,都用木材斜撐起來,包括柱子,以防倒塌。
所有木材有選擇地收集回來,自然陰乾沒有腐爛,沒有太大開裂,粗壯筆直的木材。
柱子埋進土裡的部分燒碳化,搭在土崖上的房梁部分燒碳化。
做檁條的木材沒有十一米那麼長,三四根連線成一根。
連線處削磨到和粗竹筒內徑一樣粗,套進半米多長的粗竹筒內,粗竹筒用獸皮繩箍起來,照樣很結實。
木材加工的時候,樑柱結合的地方糊上泥巴,燒出平面。
燒出榫卯的大體樣子,斧頭石刀和石頭削磨成合適的榫卯。
使用榫卯結構相咬合,加獸皮繩捆綁。
沒有合適的鋼鐵工具,只能用這種笨辦法,速度慢點就慢點吧。
燒榫卯的時候,桐木派上用場了。
泥巴把不能燒的地方糊起來,碳火放上去,空心的桐木當吹火筒,用嘴吹碳火。
碳火燒的慢,自然容易控制,燒出榫卯的平面和孔洞粗胚還是沒有問題的。
房頂依然暫時用竹子當頂,完整的竹子劈成兩半,一正一反相扣,哪怕有點漏雨,也沒有太大問題。
現在陶器捏製和燒製任務滿了,輪不到燒製瓦片,只能暫時多禍禍一些竹子了。
檁條面積決定牲畜圈房頂面積,南北寬十一米,東西長二十三米,北高南低,一道坡度。
羅雲開始捏製陶輪,陶輪的結構已經構思很久了。
選擇最簡單的一種設計方案,最簡單的結構往往是最可靠的。
捏一個凸形的底座,一個凹形翻轉過來的陶輪上部分。
陶胚陰乾後會縮小一點,燒製成功後又會縮小一點。
所以尺寸有變化,必須留出足夠餘量。
底座凸出的部分只有八厘米粗,當做軸。
陶輪上部分凹進去的部分,內徑只有六厘米半,當做軸套。
軸頂部分頂住軸套最裡面,軸比軸套長三厘米,留出磨損餘量。
陰乾修胚的時候,把軸的直徑修到七十二毫米,軸套的內徑修到六十九毫米。
等燒製成功後,把軸的直徑修磨到七十毫米,軸套的內徑修磨到七十一毫米。
整體高度近三十厘米,直徑五十厘米,大一點,才好拉大一點的陶缸胚。
這樣兩廂一套起來,陶輪上半部分就可以轉起來了,雖然阻力比較大。
陶胚一般厚點沒事,不能過於厚,容易燒不透形成內外溫度差,裂開碎掉。
陶輪胚不能這麼厚,所以上半部分和底座並不是捏兩個厚厚的整體,而是各由兩層薄泥胚組合而成。
留一些孔,到時裝進去一些沙子配重。
這玩意還不好捏,羅雲用竹條刻劃了一個竹尺,邊捏邊測量,才算捏的比較規整。
陶輪胚捏好後,第一批陶胚陸續陰乾,拿出來修胚。
陶罐陶碗正常修胚,銅錘銅錐模具,用石刀和小竹片慢慢修胚。
修挖出大概七兩重的錘子形狀凹坑,修好配套的三根陶棒。
修磨出十厘米長的銅錐形狀深孔,一頭粗一頭細。
經過三天的觀察,羅雲發現小馬和小甜捏的缽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