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有時講雅言,讀《詩》、念《書》、贊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解析】雅言,也做夏言,說白了就是當年的官話或者普通話,詩書以及各種禮儀時,應該用雅言。就像後來的唐詩宋詞,就算作者不懂官話,也要用官話來念才好。至於雅言是哪裡方言,已經不可考,可能是陝西,也可能是河南,還可能是山西。孔子從小在魯國長大,能夠接觸到雅言的機會大致也就是官方祭祀的時候,而這種雅言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就應該是&ldo;山東普通話&rdo;了,所以,孔子的雅言,自然就是山東普通話。具體說,是魯南普通話。
【現實解說】山東人說普通話見過,四川人說普通話也見過。可是,山東人說陝西話是什麼味道?沒見過。大餅夾大蔥和肉夾饃的味道混在一起,估計會更有味道。
1727(9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文】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不憑空臆造,不武斷結論,不固執死板,不主觀想像。
【解析】其實,沒有人能真正完全做到這四點,孔子只是竭力讓自己做到這幾點而已。譬如對於周禮,孔子就固執死板了。到了晚年,孔子在這幾個方面就明顯不如從前。
這是誰對孔子的讚揚呢?子貢。為什麼是子貢?因為子貢最有體會。子貢和孔子也算是鬥智鬥勇了很長時間,孔子正是憑藉著這樣的美德徹底征服了他。其餘的弟子與孔子爭論不多,因此對以上四點的感受不深。
另一個常常與孔子發生學術碰撞的是子夏,但是子夏一直跟隨老師到晚年,老師在這方面的美德早已經不如從前。簡單地說,子夏隨老師修《春秋》,按《史記》的說法,子夏等人一句話也插不上,看起來是讚揚孔子學問太深,弟子們差距太大。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這時候孔子已經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了。所以,這句話不可能是子夏來說的。
【現實解說】做到這幾點真的不容易,特別是對於老師來說。
1728(1541)
子曰:&ldo;辭達而已矣。&rdo;
【譯文】孔子說:&ldo;言辭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了。&rdo;
【解析】看上去就是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很重要。孔子的意思,文以載道,話說清楚就行,怎樣直截了當怎樣說,不要曲裡拐彎,讓人去猜。那年頭也沒有文字獄,所以也沒有必要影射隱晦藏頭去尾,玩&ldo;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rdo;的文字遊戲。
正因為如此,可以想像無論是《論語》還是《春秋》,都是簡潔明瞭的文字,按照字面理解就好,實在字面難以理解,按照上下文的關係去分析就好。於是,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從中東摸西拐,十八繞出來之後,把字面的意思解釋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那些幾乎都是故弄玄虛,胡說八道,沽名釣譽,騙稿費而已。
到現在,一些人習慣了將一句話整成十句話來說,把一砣屎稀釋成二十個屁來放,還說自己是純文學,其實就是根本不懂文學,思維混亂,浪費紙張而已。
所以,祖師爺的話要隨時記住:辭,達而已矣。
【現實解說】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緊,說話寫文章都要簡潔直接。就像報紙,標題吸引不了人,就沒人看。就像電影,前兩分鐘沒有高潮,換臺。
第十八部分 處世
《論語》原文第十篇&ldo;鄉黨&rdo;是整部《論語》中內容最為規範的一篇,完全用來講孔子的接人待物、行為舉止、生活習慣等等,整篇沒有對話,主人公都是孔子。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