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德&rdo;的概念是清晰的,是摸得著看得見的,是現實的。
什麼是仁?孔子在《論語》中給了若干個答案,每個提問者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當你把所有的答案提升起來,合併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ldo;仁&rdo;就是人際關係的技巧,換言之,就是現在常說的&ldo;情商&rdo;。當然,孔子晚年老年痴呆之後,&ldo;仁&rdo;被神秘化模糊化,這是後話。
情商,《論語》教你提升情商,是不是很實用很現實?人類社會,情商永遠重要。
&ldo;德&rdo;是什麼?李零先生的定義很好,&ldo;德&rdo;就是自律。那麼,什麼是&ldo;德政&rdo;,德政就是自律之政,就是統治者剋制自己的私慾,不折騰老百姓。我們現在常說&ldo;以德治國&rdo;,很多人以為是用道德來教化老百姓,其實不是,&ldo;以德治國&rdo;就是領導階層率先垂範,老百姓自然也就有樣學樣了。舉個例子,譬如號召市民乘坐公共運輸,市長如果上下班乘坐地鐵,這就叫以德治國;否則,就是忽悠老百姓。
孔子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講&ldo;德&rdo;和&ldo;仁&rdo;呢?因為當時的統治者缺德,也因為人際關係非常重要。
《論語》中,本身就為大家展示了孔子與弟子之間、弟子與弟子之間的人際關係,同樣是錯綜複雜勾心鬥角,與現代沒有區別。
譬如,孔子與子貢之間從鬥爭到親密師徒的過程,孔子與子張之間從親密到疏遠的過程,孔子對宰我從欣賞到厭惡的過程,以及弟子們之間的各種關係,譬如子夏與子張子游之間的互相攻擊,譬如子張總是與師兄弟們搞不好關係等等。
孔子告訴了大家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道理。我們不僅僅要從孔子的話中學到知識,更要從每個人的身上看到經驗和教訓。子貢為什麼到哪裡都受歡迎,冉有為什麼當官非常成功,子夏為什麼開創學術新紀元,顏回為什麼悽慘而終,子張為什麼沒有朋友等等。
趙普曾經說過&ldo;半部《論語》治天下&rdo;,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胡說八道。可是,學好了《論語》,是可以做一個適應社會的人的。
孔子是聖人嗎?隨便,這不重要。李零先生說孔子是&ldo;喪家狗&rdo;,這也沒錯,老夫子自己也這樣說。
《論語》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嗎?或者說,孔子的話都是正確的嗎?不可能。永遠正確就是從不正確。
《論語》的順序是混亂的,這種混亂很可能是刻意的。李零先生曾經有過重新排序的想法,可惜他放棄了。現在,筆者按照時間、人物、概念等線索重拍了《論語》的篇章順序,於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思想的變化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個人的命運變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概念內涵的變化。於是,也就能很容易分辨孔子的什麼話是精髓,什麼話是垃圾。
孔子是儒家嗎?是的。但是並不僅僅是儒家。孔子初期是儒家,崇拜周公,之後成為儒法家,對管仲子產這樣的法家非常崇拜,最終,孔子成為了道家,老子是他的偶像。所以,孔子一開始講周禮、之後講仁德,晚年講道講天命。
孔子的為人非常睿智,也很現實,懂得變通。孔子大多數的言論充滿智慧,非常有價值。可是,自然規律無法抗拒,孔子晚年之時老年痴呆症狀明顯,狹隘偏執多疑,這個時候喜歡罵人抱怨,所以這時候的言論基本沒有價值,如果去照背照做,不如不學。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