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秦淮茹入職軋鋼廠 (第2/2頁)
仰望星空的青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我檢查”!
只有像機關、後勤、食堂等部門的一些特殊崗位人員,其管理才會寬鬆一些。
何雨柱,便是這樣一位享受特殊待遇的人員,他在第三食堂地位特殊,向來我行我素。
何雨柱作為大廚,不用上早班,不用準備食材。
食堂早餐自有其他廚師負責,洗菜、切菜等瑣事也有廚工和徒弟們分擔。
這才讓他,悠閒地帶著秦淮茹,在廠區內穿梭,協助其完成入職流程。
在勞資科,秦淮茹先填寫了入職表格,然後前往廠衛生室完成體檢。
回來後,她又簽訂了勞動合同,學習了廠規廠紀,還領取了選集、國家重要會議讀本、元老講話選段等政治學習資料。
【很意外!56年《勞動部關於簡化臨時工人招收手續的通知》第五條,明文要求國營企業招收臨時工人,要簽訂勞動合同。】
至於工資待遇,與學徒工相同,第一年每月14塊,第二年15塊6,第三年18塊。
還有一點,尤為令她振奮,對她家裡也最為重要。
那就是,臨時工身份儘管不能使其戶口由農村轉為城鎮,但她卻能將自己的糧食關係轉移至軋鋼廠。
這意味著,她將擁有糧食定量,每月可以在廠裡領取糧票。
如此,無論是兌換成廠裡食堂的飯票,還是前往指定糧站購糧,都將極大地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
因為,根據戶口登記條例規定,新生嬰兒隨母落戶。
她是農村戶口,導致家裡三個孩子都是農村戶口,再加上賈張氏也是農村戶口,家裡有五口人沒有糧食定量。
這些年來,家裡一直透過鴿子市或者黑市購買高價糧,這也是他們家最大的一筆開銷。
如今,她有了糧食定量,就可以少買一些高價糧,能給家裡減輕不少負擔。
此外,勞資科幹事,還向秦淮茹詳細介紹了,軋鋼廠的光輝歷史:
紅星軋鋼廠的前身,可追溯到建國前的振華軋鋼廠,其解放前由婁、方、田等多家民族資產家合資成立。
公私合營前,軋鋼廠規模有限,僅擁有150餘名職工,2套小型橫列式熱軋機組。
產品也只有直條、圓絲和中小型鋼,其資產不足100萬元新人民幣。
直至十年前,鋼鐵工業局接管並推動了公私合營,更名為紅星軋鋼廠。
合營後,國家的大力扶持,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物力,使軋鋼廠迅速發展壯大,人員、場地、裝置均實現了質的飛躍。
接管後的第二年,國家就投入資金200萬元,推動軋鋼廠擴建。
職工隊伍壯大至300餘人,廠區面積也擴大至6000餘平方米。
引進了新裝置,成功將原有的軋鋼機組升級為半連續式,效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