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豬肉定量、兩斤! (第1/2頁)
仰望星空的青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安踏入菜市場的大門,今天是週日,菜市場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朝內菜市場自五三年開業以來,就一直是東城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開始叫“朝內市場”,後來更名為“朝內菜市場”,成為了東城的標誌性地點。
在朝內菜市場建立之前,朝陽門內大街兩旁便散佈著許多售賣糖瓜的小攤位,形成了東四有名的“糖市”。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菜販和商販聚集於此,逐漸形成了一個繁榮的賣菜市場。
五十年代,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和拓寬道路,政府在朝內大街的“萬曆橋衚衕”附近建起了一座大棚,
將原本分散的小商小販都集中到了這個大棚內,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朝內菜市場。
菜市場的後門位於萬曆橋衚衕的近南頭東側,這裡是市場的主要進貨通道。
據說,這萬曆橋衚衕在元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不寬不長,在四九城的老胡同裡面算得上是最短的衚衕之一,
僅有百餘米,這裡既無河、也無橋,衚衕的名字為何叫萬曆橋,已無從考證。
萬曆橋衚衕雖不長,但因其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而顯得尤為重要。
從北口可以直達朝陽門內大街,而從南口則可以通往前炒麵、後炒麵、大煙筒、小煙筒等四條衚衕。
朝內菜市場通常在早晨六點準時開門。
每當逢年過節,為了搶購緊俏的貨品,人們會不顧寒冷,凌晨四五點就趕到菜市場門口排隊等候。
在不到六點的時候,大門口就已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一旦菜市場的大門敞開,人們就會如潮水般從正門旁的夾道湧入後賣場。
到那個時候,無論購買什麼都需要排隊等候。
有時候排隊可能只有幾分鐘,但有時候排上幾個小時都有可能買不到心儀的貨品。
人多時,隊伍甚至會一直延伸到萬曆橋衚衕的深處。
此時的朝內菜市場有前後兩個賣場。
進入大門是前賣場,櫃檯分東西兩側,主要經營糖果、糕點、菸酒、水果之類。
後賣場是菜市場的核心區,供應蔬菜和各類肉食、禽、蛋、水產之類。
陳安穿過前賣場,來到後賣場,空氣中瀰漫著魚蝦的腥味和爛菜葉子的味道。
由於市場建築的挑高不夠,通風狀況不佳,再加上天氣炎熱,使得整個市場內的空氣充滿了各種味道。
在這裡待久了,人們會不自覺地拿出手絹捂住口鼻,以抵擋這刺鼻的氣味。
陳安環顧四周,只見各櫃檯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還有新鮮的肉類和禽蛋。
陳安先不管其他,直奔豬肉櫃檯。
當他到達時,發現前面還有七八位顧客在排隊等候。
櫃檯前懸掛著一塊略顯陳舊的黑色小木板,上面用白色粉筆清晰地寫著今日的豬肉價格:
豬肉每斤八毛五分,豬板油相對便宜,每斤四毛。
陳安微微鬆了口氣,心裡暗自慶幸:
“還好,來得不算晚,希望能買到些好肉。”
這個年代,由於前幾年的自然災害,糧食短缺,肉類供應一直緊張,城市居民每月的肉類定量也少得可憐。
陳安清晰地記得,
從59年4月中旬開始,城市居民肉類定量便減為每人每旬60多克,也就是每月180多克,不足四兩。
10月起調整為每旬90多克,每月270多克,不足六兩。
特別是六一年起,肉類定量又減為每旬60多克,
但八九月份由於供應特別緊張,停用肉票以減少銷量,十至十二月甚至就不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