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解篇第三(二) (第1/4頁)
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帝突然對針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心想:“我這治理國家是一把好手,但這人體裡的經絡穴位,我可是門外漢啊!得找個專家問問。”於是,他找到了岐伯這位老中醫,開啟了他們的針灸小課堂。
黃帝問曰:“岐伯啊,我這心裡頭癢癢的,就想知道針灸到底是個啥門道?”
岐伯一聽,捋了捋長鬍子,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簡單說呢,就是‘虛則實之,滿則洩之’。就好比你這氣口穴(現代對應穴位:太淵穴,位於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要是覺得氣虛了,咱就得給它補補;要是氣太足了,脹得慌,那就得洩洩火。”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呵,這氣口穴還能這樣玩?快說說,太淵穴在哪兒?有啥作用?”
岐伯笑道:“太淵啊,就在你手腕那兒,一摸脈搏跳得歡的地方。它可是肺經的老大,主管呼吸、血脈,還能調節一身之氣。氣虛的人,扎扎這裡,立馬精神抖擻;氣太足的,洩一洩,保證你心平氣和。”
黃帝點頭如搗蒜:“原來如此,繼續繼續!”
岐伯接著說:“‘宛陳則除之’,就是說啊,血脈裡要是有瘀血、垃圾啥的,咱得給它清理乾淨。這就得用到放血療法了,比如委中穴(位於膝關節後側正中,膕橫紋中點),這可是排毒的好幫手。腿上有啥淤堵,扎它一下,立馬暢通無阻。”
黃帝一聽,樂得直拍大腿:“哈哈,委中穴,這名字聽著就霸氣!以後誰腿不舒服,我就讓他找委中穴,給它來個‘大掃除’!”
岐伯又補充道:“還有啊,‘邪勝則虛之’,就是說經絡裡有邪氣作祟,咱就得把它趕出去。比如頭痛腦熱的,扎扎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那可是止痛的靈丹妙藥。”
黃帝撓撓頭:“合谷穴,這名字聽著挺溫和的,怎麼還能趕邪氣呢?”
岐伯笑道:“可別小瞧它,合谷可是大腸經的原穴,能治頭痛、感冒、牙疼啥的,簡直就是‘疼痛殺手’!紮了它,邪氣立馬跑得無影無蹤。”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問:“那‘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又是咋回事?”
岐伯解釋說:“這就是手法問題了。徐而疾,就是慢慢扎進去,快速拔出來,這樣能補氣;疾而徐呢,就是快速扎進去,慢慢拔出來,這樣能洩氣。就像給氣球打氣或放氣一樣,得掌握好節奏。”
黃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針灸還有這麼多講究!那‘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亡若存’又是啥意思?”
岐伯耐心地解釋:“這句話啊,說的是針灸時要仔細感受氣的虛實,決定補瀉的先後順序。比如你先紮了補氣的穴,再扎洩氣的穴,那可能效果就不咋地了。得根據病人的情況,靈活調整。”
黃帝點頭贊同:“嗯,這針灸還真是門藝術,得用心去學。”
岐伯又說:“至於‘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說的是針灸後的感覺。補了之後,人會覺得神清氣爽,好像得到了什麼寶貝;洩了之後呢,又會覺得一身輕鬆,好像丟掉了什麼重擔。”
黃帝聽得哈哈大笑:“這描述得太貼切了!以後誰要是針灸完說沒感覺,我就拿這話懟他!”
說到這裡,岐伯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啊,黃帝大人,針灸雖好,可不要亂扎哦!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得根據個人情況來制定針灸方案。”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對對對,你說得對!咱們得科學針灸,不能瞎搞。”
這時,黃帝突然想起了什麼:“岐伯啊,你這說了半天,都是手上的穴位,腿上、背上、頭上的穴位還沒說呢!來來來,繼續繼續!”
岐伯無奈一笑:“好吧,既然你這麼好學,那我就再給你講講。比如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