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人事 (第1/2頁)
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前被調整好的短波電臺是整個季漢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為了保證電力供應,劉禪的電腦使用時間再次被縮短,而且郭悠之雖然脾氣好不像董允那樣善於直諫,但是在使用幾次短波電臺後就學會了旁敲側擊向丞相打小報告的套路,然後劉禪就不得不打起精神辦公。
儘管依然有些依賴外接大腦們,不過客觀的說,劉禪這半年來的工作積極性還是上升了不少的,尤其是在丞相的有心歷練和遠端參謀的情況下,劉禪作為一個二十多歲兩百多斤的孩子,總算有點一國之君的樣子了。
比如最近錦官城正忙著攻克素紗襌衣的問題,雖然襌衣本身並不難做,不過要做到郎君們說的“一兩重”就比較困難了,錦官城的織工們撓破了腦袋也織不出這麼輕的襌衣,試製品大部分都在三兩五錢左右徘徊,最輕的一件也有三兩,這種程度的的衣服想要降低一銖也難,所以錦官城織官不得不大著頭向蔣琬稟報說除非把衣服做小,否則短期內一兩的衣服還做不出來。
(漢代一兩相當於155克,一錢大約是3125克)
劉禪聽到這個訊息後倒是沒太苛責錦官城方面,而是表示大概是哪裡出了遺漏,下次陳郎君來的時候與他溝通下便是。費禕最近又找到了一個叫羅獻的孩子——對方是廣漢太守羅蒙的兒子,還有個叫羅式的哥哥。如果不是劉禪給的那匹絹上信誓旦旦表示羅憲是羅蒙的兒子,費禕還以為陛下搞錯了。
(羅憲的名字也做羅獻,《裴松之注》和《華陽國志》都用的後者,大約是某些緣故導致羅憲改了名字)
把“陛下可能抄寫的時候太累了所以抄錯了”這個念頭埋在心裡,費禕讓隨從給成都送信,表示羅獻此刻尚且年幼,不宜遠離父母,還需再過兩年。
董允那邊的硝石開採工作倒是比較順利,當地多山,民眾們種田不太方便,所以董允招人開礦的時候報名的人還不少。不過為了開礦安全,董允正在調臨邛郡(當地產銅、鐵、鹽)有經驗的工頭和礦工來開礦。
而最近朝中工作最積極的反而是李嚴,一方面是因為江州作為漢軍水軍的基地,最近又新增數艘鐵船,關興、黃崇等人忙著操練,時不時還順著長江往下跑一圈,在水軍的護送下,大漢的物資不斷販往東吳,又換成了錢財和商品運回來。
原本東吳這邊的商品在季漢一方並不佔據優勢,不過不久前陸仁甲來教授操船課程的時候隨口提了一句“景德鎮這會兒不知道是不是屬於潘陽縣,有的話那裡的瓷器不錯”,於是在運輸商品的時候,糜家的管事就冒險前往潘陽縣打探,結果並未找到一個叫“景德鎮”的地方(景德鎮設鎮於東晉時期,最初稱為“昌南”,後陸續更名為“新平”、“浮樑”,景德元年因生產的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景德”為名)。
不過潘陽縣沿著河向東北方向行進確實有不少當地人建窯燒瓷,販賣經商,管事覺得這些瓷器跟東吳其他地方的瓷器略有不同(此前從江東購買的越窯瓷器釉色以淡青色為主,紋飾也簡練古樸)當地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便買了一些試著帶回去販賣。
結果這批瓷器在成都被搶購一空,於是糜家趁著第二次又買了一批,順帶還把其中一部分沿著水道逆流運往涼州。
第二批瓷器同樣銷售一空,流入涼州的那批瓷器甚至被閻家全部收購用於販往西域,於是察覺到自己淘到寶的糜家就開始繼續購買這些瓷器。
東吳方面隨即也發現了這一點——孫權很快意識到自己除去珍珠、珊瑚、金銅之外終於有了可以向蜀漢輸出的拳頭產品,立即派張承(張昭長子,之前使節團的張休是次子)前往當地組織建設官窯,為了保住這隻能下金蛋的母雞,孫權難得強調了一回要依照當地人的風俗來,不要直接把所有居民粗暴地劃到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