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渡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知是太皇太后的聲音震醒了皇帝,還是太醫對第二次昏迷的皇帝有了醫治的經驗,這一次皇帝很快醒了過來,也聽到了匯報,氣若遊絲的道:&ldo;……趙賢妃的事,正好給了樂興鬧事的理由……&rdo;
不用說,肯定還是老一套說辭,皇上您身邊有壞人,您看連賢妃都刺殺了,不要怕,臣這就帶兵馬上京幫助您清理奸臣。
所謂清君側是也。
是啊,皇上不用您說,我們都看出來了,您快拿個主意,咱們怎麼辦?趙賢妃和兩位夫人的死訊瞞不了幾日,早晚會傳到樂興去。
是打,是逃,還是引外兵入京勤王,您拿個主意。
此時有人分析道:&ldo;依臣之見,趙賢妃或許是樂興自己派人誅殺的,賊喊捉賊,用來作為出兵的藉口。自從定北節度使沈琤出兵威逼京城,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加封郡王后,各藩鎮都想效法他。&rdo;總之都是沈琤的錯。
皇帝強撐著,說出來話,只搖了搖頭,並不贊同這番話。
這時盧策海思忖片刻,站出來道:&ldo;皇上已有意冊封樂興節度使為郡王,他斷沒必要娶賢妃的性命。趙賢妃是樂興節度使獻來京城的,據說他們本就沾親帶故,關係非同一般,她出了事,樂興節度使絕不會善罷甘休,這都是可以推測出來的。倘若樂興出兵圍困京城,那麼……皇帝是否會命其他節度使再度上京勤王呢?這件事誰獲利最大,誰最有可疑。&rdo;
如果樂興發兵京城,那麼誰能退敵,當然是定北軍了。
&ldo;盧學士說的有道理,趙賢妃一事的確非常可疑,無論從哪方面看,樂興賊喊捉賊的可能都不如定北或者其他藩鎮挑撥來的高。若是沈琤做的,他則希望天下大亂,趁機出兵勤王佔領京城,若是其他節度使則也是包藏禍心,打算挑起各路矛盾,從中獲利&rdo;
盧策海道;&ldo;不管如何,看起來刺客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趙賢妃,而是打算攪混水,再從中受益。皇上不如暫時滿足樂興的要求,安撫他,暫時退兵。萬不可起了衝突,讓其他人左手漁翁之利。&rdo;
盧策海此言一出,眾人紛紛表示,盧學士分析的太有道理了,就該這麼做。
皇帝顧不得再昏厥,連夜給樂興節度使寫親筆書信,信裡表示趙賢妃之死全是有人蓄意挑撥咱們君臣關係,愛卿啊,你不能中計啊。痛失愛妃,朕也很難過,朕封你做郡王,不,封王好不好啊?
樂興節度使見皇帝如此懦弱,不欺負白不欺負,沈琤能欺負,他更能欺負。於是表示絕不接受冊封,一定要去京城,和皇帝一起救出兇手!他非常確信,兇手就在京城內。
自打這訊息散佈出去,各路節度使都不樂意了。封定北的沈琤做郡王也就罷了,我們打不過他,但樂興這傢伙算什麼玩意,打衛齊泰的時候不上京,保留了不少實力,地盤才做大的,也就比我們強一點,怎麼就封王了?
您封樂興節度使,我們也要封王!
沒錯,排排坐,齊封王!
上京,上京,同去同去!
皇帝氣的要死,都給臉不要臉是不是?朕要叫人了!
叫啊,您能叫誰啊,不說被定北打的落花流水的禁軍,就說還聽您命令的幾個節度使,真打起來也是各個自身難保。
好啊,都欺負朕,非找人給你們點厲害瞧瞧不可!皇帝一激動,詔書就發出去了:沈愛卿,快來救駕‐‐
盧丞相聽到皇帝這麼沒做了,差點一口血嘔出來,本來便就想讓沈琤插手,皇上你怎麼偏偏請他入京了,假如趙賢妃是沈琤所害,不是正中他下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