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切義務。次年,他即制發為僧,時年六十一。剃髮的原因是他的環境已經允許他拋卻呆板、拘束的生活,得以尋求個性的自由發展。這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遁世,不論從理智上看還是從社會關係上看,他此後的言行實際上代表了全國文人的良心。當被捕後接受訊問,他回答說:&ot;罪人著書甚多具在,於聖教有益無損。這種精神和路德的倔強相似。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見解釋經典,這也和宗教革命的宗旨,即見信徒即為長老的態度相似。但李蟄沒有路德的自恃,也缺乏伊拉斯漠斯的自信。在他自裁以後氣絕以前,他用手指寫了王維的一句詩以解釋他的死因:&ot;七十老翁何所求!&ot;其消極悲觀的情緒已顯然可見。
李蟄的悲觀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為灌木,不能形成叢林。都御史耿定向是李蟄的朋友、居停和論辯的對手,李蟄曾屢屢對他作過不留情面的抨擊,批評他缺乏誠信。然而,李贊還以同樣不留情面的態度解剖自己,指責自己缺乏誠信:&ot;志在溫飽,而自謂伯夷叔齊:質本齊人,而自謂飽道沃德。分明一介不與,而以有等藉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謂楊朱賊仁。動與物免心與回違。&ot;他還懷疑自己用佛門的袈裟遮掩了&ot;商賈之行之心,&ot;以欺世盜名&ot;。這種奇怪現象的癥結,在於內心矛盾的劇烈交戰而無法自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