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六年(前211)大規模向無定河以北移民,漢元朔二年(前127),元狩四年(前119)、五年(前118),始元二年(前85)亦先後四次在朔方實行軍屯、民屯。秦和西漢推行這些移民實邊措施,都是以咸陽、長安通往上郡的直道、馳道為依託。軍屯、民屯之後,使得本以“畜牧為天下饒”的長城內外地區,卻以“饒谷”、“多畜”並稱,由原來的畜牧區,變成了半農半牧區。當時上郡人口達六十多萬,比發達的漢中郡還要多。
賈詡笑道:“主公,您若想讓其他州郡的民眾快些來開發河套,最好重修直道。”
魏延登高遠眺,筆直的秦直道一直縱橫向南,若如一條黃龍,魏延在回頭北望,陰山上的長城猶若一條蒼龍,長城、直道這兩條龍若配合緊密,必能剋制塞外胡人對大漢國境的窺探,怎奈東漢朝廷不同於西漢朝廷,多有世家大臣掌控,亦多用消極防禦,放棄長城黃河天險後,直道遂淪為普通道路,且年久失修,道路兩側荒草叢生,有些地方開始坍塌。
賈詡對直道的介紹讓魏延不禁產生遠追秦皇的雄心。
賈詡又道:“主公,至於河套與義陽之間,限於太行、呂梁阻路,我們無法興修直道,卻可以興修馳道,馳道與直道相連,沿著馳道兵馬發往河套之後,順著直道,北可擊鮮卑。”
魏延本身雖然頗通文墨,但他只是對三國之間的歷史比較瞭解一些,對秦漢之間的一些事情就知之不詳,而賈詡不僅是頗通智謀,又是飽讀之士,先秦諸子百家無所不通,所以他才能在軍事政治上都能提出一擊命中的狠招。
經賈詡的介紹,魏延對馳道有了深刻的瞭解,他忽然發現直道好比後世的高速公路,而馳道便好比後世的鐵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
馳道是皇帝的專用車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親國戚都是沒有權利走的。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築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
賈詡善於逢迎上意,自然瞭解魏延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主子,不像秦始皇那樣好大喜功,便笑道:“這秦馳道完全可以用作軍用,來運輸軍用物資,來運輸步兵馳援前方。”
賈詡在前面帶路,引領魏延策馬來到一段馳道前。
魏延飛身下馬,來到已經有些殘破的馳道前,蹲下身子,仔細觀察馳道的修建方式。
魏延仔細看過,這個在東漢時期早已廢棄不用的馳道,其實有超越這個時代的先進之處。
這秦馳道是古代的“軌道”,原理跟現代鐵路無異,也是複線,只是上面走的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的火車,而是用馬力拉動的馬車;鋪墊在道路兩側的不是鐵軌,而是木材,做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且經過防腐處理,雖經四百多年風吹雨淋,至今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木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
賈詡撿起一塊枕木遞給魏延:“主公,您看,這枕木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作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秦時的工匠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魏延笑著點點頭,他越來越覺得,秦代的很多好東西都被漢朝給荒廢了,值得自己再把那些好東西撿回來,比如直道,比如馳道,比如兵器生產標準化,在秦朝,軍工工業已經非常發達而且科學,實現了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國的工匠,每年製造一千六百萬個一模一樣的箭頭,製造的弩,原理和現代的步槍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