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的事情。
歷史上的大喬,當初嫁給孫策並非是她所情願的,陳壽的《三國志》中只有《吳書?周瑜傳》有這樣一句“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那個“得”字用得很絕,強行霸佔的也是“得”,自願送上門的也叫“得”,不知孫策、周瑜當時到底是哪一種“得”法。但根據史書記載的情形看,喬家肯定並無意於這兩位才俊,否則喬公也不必等到城破之後,才讓孫策、周瑜得到自己的兩個女兒。這時作為戰利品的大喬、小喬,也只能由兩個要好男人用另一種形式分去了。
魏延把大喬小喬從壽春送到義陽新城,並沒有馬上納了她們,過了半年,他察覺到大喬、小喬已經對他一往情深非他不嫁了,魏延才把兩女迎娶入門。
很多人對大喬、小喬的印象都來自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在這一章裡,諸葛亮這樣對周瑜說,曹操曾經發誓:“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這是諸葛亮紅口白牙說瞎話,曹操統一中國是想成就自己帝業不錯,但如果說是為了兩個女人,就太荒唐了。
羅貫中為了表明自己言之有據,還讓諸葛亮隨口朗誦曹植寫的《銅雀臺賦》,有這麼兩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實際上曹植的《銅雀臺賦》其中根本沒有這兩句,更重要的是,曹操建銅雀臺是在210年,曹植寫賦也當在此之後。而諸葛亮聯吳是在208年,這時,銅雀臺根本連影兒都還沒有,曹操得了二喬也不能往那裡裝;諸葛亮除非真的先知先覺,至少提前兩年以上知道曹植的《銅雀臺賦》內容。
羅貫中杜撰這段情節的用意,是突出諸葛亮的睿智。諸葛亮本來是說服東吳一起抗曹的,但他玩了一個“倒**”,先用激將法刺激周瑜,說這曹軍反正咱也打不過,他們打你們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大喬、小喬兩個女人,你只要把她們獻出去就平安無事啦。這招很損,諸葛亮明白以周瑜的英雄氣概,是斷受不得這等侮辱的,為自保而獻妻,這哪裡還是英雄!周瑜果然中計。
羅貫中的這番杜撰對後世影響甚大,二喬也就成為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名女人。因為沒有二喬,就沒有了蜀吳聯盟的基礎,就沒有了隨後的赤壁之戰,也就沒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堪稱美滿姻緣了。郎才女貌,諧成伉儷,當然兩情相愜,恩愛纏綿。然而,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二十四歲,大喬是十八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後正當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孫策正準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帝,從曹操手中接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時,孫策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二十六歲。大喬和孫策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當時,大喬充其量二十出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悽惶!從此以後,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
那一世,嫁給孫策的大喬只有那一年多的幸福。
這一世,嫁給魏延的大喬將有數十年的幸福!
魏延體內,是那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吊絲靈魂,作為吊絲,心目中自然有女神,曾經一度,他心目中的女神是林志玲。林志玲在電影《赤壁》裡飾演的小喬,那娃娃音是非常地跳戲,讓人只記得她是林志玲而不是小喬,但在某個吊絲男的心目中,林志玲是所有扮演過小喬的女明星裡面,長相氣質最為接近的,除了央視版《三國演義》裡何睛之外,其他那些小喬們讓他無力吐槽。
可見到真正的小喬時,吊絲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