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無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夏是關鍵點,這是地理決定的。
涇水自涇陽南下,方向上是略微往東,左岸依次是夏國的北山、河東兩郡,右岸則是綿延的烏山,水流至廊山口外側,也就是黃土城正東二百里的位置,河水轉向,朝東繞出一個大彎,變成東西走向,同時因為有數條支流匯入,河水流量也變大不少。
大河灣內側是夏國的河北郡,對面頂弧上是琢郡地盤,再往東三百里左右就是江夏。
江夏郡共有三座城池,不但城防堅固,而且在江邊設有大量營壘,所以極難攻克。
如果捨棄江夏,直接從下游過河,那就不僅僅要面對江岸防禦了,還得防著上游的江夏順流而下夾擊。
所以夏軍攻越,必須先攻江夏,不但要攻克,還得完全掌握,才能進一步南下。
因為作戰必須考慮補給,夏軍入境越國後,可以利用涇水,從上游的河北郡調撥糧草,依靠水路的便利完成補給。
如今夏國已攻佔越國十郡之地,雖然越國地形複雜,同樣的叫做郡的行政單位,面積會更小,但十個郡加一起,總面積也夠嚇人的了。
夏軍有東、西兩路,東路沿著涇水走,西路沿著廊山走。
涇水過了江夏大概八百里,會再次拐彎,流向繼續朝南。
夏軍東路主力號稱三十萬,沿河一路南下,勢如破竹。西路軍也號稱有二十萬,先破琢郡,之後又取渭郡和琅西郡,同樣繼續朝南挺進。
越國起初輕敵,以為戰局會一直以涇水為界,保持拉鋸的狀態。沒想到衛伯一招騷操作,戰況就急轉直下,等到全國動員的時候,敵人就已經殺到家門口了。
好在夏軍戰線過長,攻勢顯出疲態,越國才趁機打了幾場防守反擊,阻止了對方的南下之路。
趁著這個功夫,越國使者才來到大西國求援。
大西國自然是要出兵的,前提是條件談妥。
按照國君的意思,越國要獻出大西國沿東南邊界的江夏、琢、渭、琅西、平北五郡,總計有十多座城池,東西跨度近兩千裡,南北跨度數百里的巨幅土地。
當然這也只是漫天要價,不可能真的得到,將來能擴張多大的疆域,還得看實際能佔領和掌握多少。
按照方選的想法,這五郡不可能全部得到,但是可以從每個郡各割取一縣左右的土地,分別擴充進安南、雍州、奮威三郡。
至於江夏,那是三國都想要的好地方,就看最後誰的實力更強了。
而大西國要用兵,就必須先取江夏。
只要江夏到手,夏軍就只能從河北以東地區調撥糧草,涇水上游三郡提供的補給就斷了,等於是捏住了夏軍半個脖子。
到時候糧草跟不上,夏軍必退,尤其是西路軍,面臨大西國舉國之力的進攻,勢必要退回江夏,與東路軍合兵一處方有生機。
總之一句話,所有戰略戰術,都要圍繞攻取江夏展開。
聽完方選的分析,劉定邊連連點頭,同時看向劉騰飛,就差用眼神說出一句:“好好學學!”
他雖然一輩子帶兵打仗,但最多的時候也就指揮過一兩萬人,正常情況下都是率領數千兵馬作戰,完全沒有指揮大兵團的經驗。
方選卻不一樣了,雖然沒有親自上過戰場,但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驗都在腦子裡,冷兵器時代的戰略戰術,他比誰都清楚。
“以選兒之能,攻取江夏並非難事。”劉定邊憂慮道,“然夏軍五十萬之眾,若兩路大軍同時殺到,再加河北夏軍馳援,江夏如何能守住?”
“不必擔憂。”方選笑道,“夏軍雖眾,卻也有其弱點。”
說著就詳細講述了具體的作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