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第2/3頁)
[美]沃爾特·勞德/譯者:黃佳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ed to service(一九五二年)顯然是一個心懷怨恨的人在吐苦水。默戴爾(jaces ordal)的dunkere(一九六八年)企圖結合回憶錄與真實的歷史。&ldo;默戴爾&rdo;恰巧是歷史學家埃爾維&iddot;卡拉斯的筆名。貝洪(edond perron)的journal dun dunkerois(一九七七年)描述了敦刻爾克百姓飽受戰爭之苦的經歷。
傑出的一般史料包括奧方少將(與默戴爾合著)的the french navy world war ii(一九五七年)、薄富爾將軍(andré beaufre)的1940:the fall of france(一九六七年)、查普曼(guy 插pan)的why france llapsed(一九六八年),以及夏勒(willia lshirer)的the llapse of the third republic(一九六九年)。
德國的檔案資料完整得令人驚訝。很難想像在德意志第三帝國大廈將傾之際,那麼多史料究竟是如何儲存下來的。不過帝國的迅速崩解,讓盟軍得以繳獲大量完整無缺的記錄供人研究,並在日後交還原主。
如今,這些資料全都精心儲存於弗萊堡(freiburg)的德國聯邦軍事檔案庫(bundesarchiv/ilit&aul;rarchiv),可以輕易從中找到有關敦刻爾克的材料。我覺得最有用的是各部隊的戰爭日誌和戰情報告,包括:a與b集團軍,第六與第十八軍,第九、十、十四與十九軍,第十八步兵師,第一、二與十裝甲師;德國第二航空大隊,第八航空隊,第一海軍作戰指揮部,s30魚雷艇,以及u62潛艇。
聯邦檔案館還珍藏了有關敦刻爾克戰役、未公開的第一手資料。檔案z a3/50包含了凱瑟林空軍元帥,以及柴德曼(hans seideann)與施密特(josef schidt)等空軍將領的回憶錄。檔案rh37/6335則包含第十四軍一位不具名士兵的生動敘述,內容涵蓋從五月二十日往海岸長驅直入到六月二日攻克貝爾格的整段過程。檔案z305則是漢斯&iddot;維茲柏(hans waitzbauer)的公開日記,他是一〇二炮兵團一位觀察力敏銳的年輕無線電操作員。
最重要的一部,則是時任德國陸軍參謀長的哈爾德將軍所寫的日記。它不僅每小時逐條記錄事件發展,更坦率地評論了陸軍總司令部及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裡的眾多人物。我使用的是檔案的英文翻譯版,藏於斯圖加特(stuttgart)的當代史圖書館。
當代發行的史料沿用納粹的說辭,但媒體卻呈現出一九四〇年五月到六月間德國上下瀰漫的歡欣氣氛。以下是三個好例子:《老鷹》(der adler),六月十一日及二十五日;《國防軍》(die wehracht),六月十九日,幾乎任何一天的《人民觀察家報》(v&oul;lkischer beobachter)。
這段時間的德文書籍也同樣偏頗,不過偶爾會出現有用的資料。布許(fritz otto bch)的unsere schnellboote i kanal(無出版日期)詳細說明瞭s艇的行動。博爾歇特(herbert wborchert)的panzerkapf i westen(一九四〇年)提供了裝甲部隊挺進時的逸聞趣事。古德里安的it den panzern ost und west(一九四二年)其實是以古德里安之名匯集的目擊者故事,不過其中由費雪上校身歷其境撰寫的關於加來的內容,確實是一篇好文章。亨克爾的《地面攻擊報導》(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