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第2/3頁)
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鄭泰,導致鄭泰部署歸附清廷,而後鄭經復歸福建。公元1663年清軍攻金門、廈門,在荷蘭艦隊的配合下連克數鎮,無奈之下鄭經東渡歸臺,開始了他在臺灣長達18年的統治。
亂倫,內鬥,元氣大傷,&ldo;子承父業&rdo;前的履歷,的確不怎麼光彩,但之後的18年卻足夠光彩‐‐他締造了一個富庶的臺灣。
先是子承父志,繼承了鄭成功的各類政策,休養生息發展經濟。金、廈之敗,讓鄭氏家族失去了在中國大陸僅有的落腳點,卻給臺灣帶來了發展經濟的生力軍‐‐5000福建難民。鄭經繼續屯田之策,削減賦稅,另遷宗室廣播臺灣,開莊屯田,鼓勵工商業發展,且政府提供&ldo;啟動資金&rdo;,並有各類免稅優惠,史載從此後臺灣&ldo;廣事興販&rdo;。商路開闢也大有收穫,與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簽署通商協議,並嚴拒其&ldo;在臺設教&rdo;,既爭取最大利益,又維護主權。這位在父親生前將其氣得七竅生煙的&ldo;逆子&rdo;,一點一滴,實現著父親興復臺灣的遺願。
能實現的原因,在於他用對了一個人‐‐陳永華。
陳永華,即金庸武俠小說裡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原型。和武俠小說比,歷史上的他沒有出神入化的武功,卻有另一樣遠超越小說人物的智慧‐‐安民。在鄭氏集團振興臺灣經濟的全過程裡,他是總設計師。他是福建龍海人,前明官員陳鼎之子,清軍破福建,陳鼎自盡殉國,15歲的他憑機智逃生,至廈門投奔鄭成功,從此得到重用。早在鄭成功東徵臺灣前,身為行軍參軍的他就為鄭成功進獻&ldo;安臺十策&rdo;,包括興商、屯田、立法等後來的各類措施盡在其中。而後他一直留守廈門輔佐鄭經,鄭成功過世後,黃昭擁立鄭襲叛亂,又是他果斷行動,在廈門火速逮捕黃昭等人的親信,穩定局面,助鄭經東徵平叛成功。在鄭經正式坐鎮臺灣後,他先出任監軍御史,後任&ldo;總制使&rdo;,實為臺灣的&ldo;大管家&rdo;。他主持屯田大計,親赴臺灣南北各地視察,並派專員向各地屯軍教習農業耕作技巧。性格上他鐵面無私,在臺灣經濟初興,兼併之風初起的時候,他厲行嚴政,重手整治鄭家宗室以及功臣蘇將的不法行為,遏制了鄭經繼位初期的&ldo;兼併風&rdo;。對普通百姓則寬仁有加,重&ldo;德化&rdo;,凡是涉及到平民百姓的要案,都親自核查,力求從寬,減少株連。甚至連黃昭叛亂這類的大案,也敢為株連問題與鄭經力爭,終赦免了數百無辜百姓。在臺18年間,親手平反的冤獄重案就有27起。他的&ldo;民族團結&rdo;工作也做得好,對臺灣各族酋長禮敬有加,不但多有豐賜,饑荒年多有賑濟,廣泛推行新耕作技術,還力邀其中的&ldo;幹才&rdo;入仕為官。裡裡外外一肩挑,可謂是嘔心瀝血,鄭成功對其的評語&ldo;臥龍再生&rdo;,觀其一生實為恰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