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頁)
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楚王耍了一把,按說宋襄公應該夢醒了,但是宋襄公卻不幹,他認為這次失敗,絕對不是仁義的錯,而是楚國一時運氣好,公子目夷勸說他懸崖勒馬,但是宋襄公卻說:&ldo;楚國的奸詐可以佔一時的便宜,但是最後勝利的,一定會是仁義!&rdo;在鹿上會盟結束之後,楚成王做了盟主,但他並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原因就是這次盟主位的獲得,是用卑劣的手段得到的,會議結束之後,歸國的各路諸侯們紛紛變臉,不承認楚成王既得的盟主地位,宋襄公覺得形勢大好了。他決定趁這個機會,興兵報仇。
當然,以宋襄公的腦子,他絕對不會有主動進攻楚國的膽量,楚國的國力和宋國之間畢竟差了太多了,楚國我不敢打,楚國的小弟,我總是敢打的,第一個要打的,就是鄭國。這個鄭國和宋國之間,也是好幾代的世仇了,特別是在齊桓公做霸主的時候,宋襄公憑藉著老二的地位,經常欺負鄭國,鄭國早就受夠了氣,為了不再受氣,鄭國成為中原諸侯中第一個投靠了楚國的,宋襄公打的就是這個出頭鳥,他要透過這場戰爭讓所有人都知道,和楚國人合作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想得沒錯,但是打起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公子目夷曾經勸說宋襄公說,如果我們要打鄭國,楚國必然會援救,到時候和楚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楚國的實力,就不要輕易冒這個風險。但一心復仇的宋襄公什麼也聽不進去。公元前639年秋天,宋國悍然發動了對鄭國的侵略戰爭,按照宋襄公戰前的想法,你楚國要是不救援,我就滅了鄭國,你楚國要是來救援,我就正好設個包圍圈,來一個圍點打援。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是穩贏的。
讓宋襄公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卻採取了一個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方略,直接&ldo;圍魏救趙&rdo;,進攻宋國的本土,這下戰火燒到了宋國境內,原先是宋國要牽著楚國的鼻子走,現在反而變成被人家楚國牽著鼻子走,無奈之下,宋襄公只好回兵救援。這個時候,關於是戰是和的爭論再起,當時宋國的大臣們,比如輔佐宋襄公多年的公孫固,就認為以宋國此時的國力,是根本不可能和楚國作對的,就算這一戰打贏了,下一戰也很可能失敗,因為宋國的地理位置外加軍事實力,是無法和楚國相抗衡的,所以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好的選擇,盲目的爭霸戰爭,只會斷送了宋國。但是宋襄公卻什麼都聽不進去,他的腦袋裡,滿是他所崇尚的&ldo;仁義&rdo;二字,他反覆地說,我是一支仁義之師,還怕楚國的虎狼之師嗎?十月,宋襄公率軍在泓水列陣,和楚國軍隊決戰。這場戰鬥,宋國軍隊機會還是把握得非常好的,當時他們搶在楚國前面抵達了戰場,這時候的楚國人,正浩浩蕩蕩地準備渡河,這正是宋國軍隊發動攻擊的好機會。公子目夷發現了這個戰機,連忙要求宋襄公立刻出擊,趁楚國渡河的時候發起襲擊,將其徹底消滅,但是宋襄公卻拒絕了,他認為這時候如果發動進攻,是一種非常不仁義的表現。楚國人渡河以後,緊鑼密鼓地排陣,公子目夷一看著急了,他拽著宋襄公的袖子說,如果現在不立刻發動進攻,那麼等著楚國人排好陣勢,我們就會全軍覆沒的。宋襄公還是很固執,這你就不懂了,這叫禮數,如果敵人還沒有排好陣容,我們就發動進攻,這是不仁義的,就算打贏了也不光彩。就這樣宋國大好的獲勝機會,就白白地浪費了。楚國在成功渡河之後,立刻發動了進攻,弱小的宋國軍隊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彪悍的楚國人一輪衝鋒,就把宋國軍隊打得崩潰了。結果宋襄公本人被包圍,幸虧公子目夷拼死保護,總算從楚國人的包圍圈裡逃出生天,但宋國軍隊,卻因此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大腿受傷,可謂損失慘重。
泓水之戰,宋襄公很仁義,後果很嚴重。宋國的精銳軍隊在這場荒唐的戰役中,幾乎全部一次性賠光,宋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