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童年的快樂 (第1/2頁)
葉秀雙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這種變化是可喜的,冬素才沒有那種嬌情的看法,為了儲存小時候的回憶,便用她的權力,不讓家鄉有變化。
就算是儲存‘皇后舊舍’,只要留下這兩間小木屋也就夠了。
呃,另外她之前落水的那個地方,也被保留了下來,不過是建了一座木棧,方便村民汲水洗衣裳。
路過那裡的時候,她特地放慢了腳步,可肩膀上掌印處再無異樣感,靈魂深處也無一絲懼怕和悲傷,看來原主真的安息了。
這世間唯一知曉她來歷的人,只有沈父。她能感覺到,回到沈家村之後,沈父看她的眼神跟在幽州時不同了。
不管在多麼歡慶的場合,不管別人是怎麼樣的歡聲笑語,唯有沈父,偶爾與冬素視線相交,都透著一抹別人察覺不到的悲傷。
冬素心中一嘆,自己這個女兒做得再好,對沈父來說,他還是會想念原主。
她曾聽沈林鐘說起,父親清明祭祀的時候,不知為何祭了一碗河水,大家問他祭什麼,他也不言語。
這樣也好,這世上總得有個人還記掛著原主,否則那個枉死的小姑娘也太可憐了。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因為萬書閣推行的‘一里童學’,十村為一里,一里必要有一所啟蒙學堂。
至於學堂的大小,則由鎮上根據村子的人口多少而定。
而我們的新任里長山山,和村民們商議選擇童學地址的時候,所有村民都表示要選在沈家村。
因為沈家村風水好,沈爺爺自然以此為榮不會拒絕。就這樣小學堂建在了沈家村,如今還未放寒假。
學堂沒停課,縣太爺陸子松陪同凌墨蕭去看了看,大寶和小寶也跟著同去了。
兩個小傢伙興致很高昂地走了,回來時都沒了笑意,雖然山山一再說,咱們的小學堂裡全縣最好的。
可在大寶和小寶看來,房間很冷,即沒地龍也沒炭火;低年級用沙板練字,高年紀用的是竹紙;坐的是冷板凳,一個班級擠著幾十個學生。
哪怕知道今日帝后要來,夫子們提前叮囑了,孩子們穿好看一些,可還是有很多孩子,穿的衣裳不合身,鞋子露著腳趾頭。
陸子松沒有絲毫隱瞞地說,很多人願意送孩子來讀書,並不指望孩子能開蒙求學,單純就是為了節省中午那頓口糧。
學堂中午是管飯的,這筆錢不是官府出,是沈爺爺特地給村學捐贈的糧食。
冬素很清楚,底層教育任道重遠,許多州城就連建鎮上建小學堂的差事,也未完成。
宜州之所以完成得這麼好,還是因為這裡是皇上過去的封地,這裡是皇后娘娘的家鄉。
她本來想帶孩子們在沈家多住幾日的,可不知為何,看到沈家村的變化,看到沈家的變化,她又不想多住了。
回家的那股熱情和激動,好像隨著到達家鄉,腳一落地,就消失了。
並且他們在村裡住著,禁軍、宮人近千駐紮,全村的人都雖與有榮焉,卻要小心翼翼生怕衝撞了皇上的隊伍。
凌墨蕭也說,住在沈家有諸多不便。夫妻倆商議後,決定吃了晚飯回行宮。
反正離得近,隨時都能回來。
孩子們在小木屋裡睡了個午覺,也算滿足他們住一住孃親小時候房子的願望。
經過在村裡一天的見聞,兩個小傢伙已經明白,孃親小時候的日子,比他們以為的要苦的多。
帝后留在宜州封地過年的訊息,很快就傳遍天下,夫妻倆接下來的日子又忙碌的很。
凌墨蕭要批閱奏摺,另外中原一帶的駐守官員,也趁機趕來請安,當面跟皇上商議一下地方發展的事。
冬素也一樣,宜州附近州城的女官機構官員或管事,全都趕來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