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它就是&ot;南柯一夢&ot;中的&ot;南柯&ot;。
唐傳奇中李公佐的名篇《南柯太守傳》,你一定很熟悉。故事中說,淳于棼住在廣陵郡東十里,宅南有一棵大槐樹。有一天,他喝醉酒昏昏睡去,悠然夢見兩個身穿紫色衣服的使者邀請他,他便登車進入槐樹的洞穴之中。洞穴之中的山川跟人間的一模一樣,宏大的城門上寫著&ot;大槐安國&ot;四個字。
淳于棼晉見了大槐安國的國王。他深受國王的器重,並被招為駙馬,出任南柯太守。二十多年間,生育五男二女,享盡榮華富貴。不料,他奉命帶兵與鄰國交戰失利,公主又突然逝世,朝廷中謠言紛亂,那些嫉妒他的官員恨不得將他置之於死地。國王也不再信任他,但總算沒有加害於他,仍然派遣紫衣使者將他送回人間。
淳于棼從夢中驚醒,這才發現夕陽尚有餘暉,殘杯尚未收拾。他讓家人挖掘槐樹下面的洞穴,看見無數的螞蟻匆匆忙碌,這才明白槐樹內的洞穴就是&ot;大槐安國&ot;。他感嘆不已,命令家人重新將洞穴恢復原狀。這天夜晚,風雨大作,螞蟻們全都搬走了。
唐代以後,這個故事受到許多文人的喜愛。也許現實太殘酷,他們都需要&ot;南柯一夢&ot;來緩解壓力。蘇東坡說:&ot;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轉頭&ot;;關漢卿說:&ot;幾時能夠再得相逢,則除是南柯夢兒裡&ot;。
將這個故事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的,還是湯顯祖&ot;臨川四夢&ot;之一的《南柯記》。故事的背景,當然還是在揚州。&ot;小生東平人氏,複姓淳于,名棼。家去廣陵城十里,庭有古槐一株,枝幹廣長,清陰數畝,小子每與群豪縱飲其下。&ot;揚州,是一個人人都在夢境中生活的城市。隨意描摹下一個故事,就是一出好得不能再好的戲劇。湯顯祖一代戲劇大師,沉醉在揚州這個夢想和現實分不開的城市裡,才輕易地領悟到了&ot;人間君臣眷屬與螻蟻何殊,一切苦樂興亡與南柯無二--等是夢境&ot;的道理。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寫到賈府點戲。賈母問第三本戲是什麼,賈珍回答是《南柯夢》,&ot;賈母聽了,便不言語&ot;。賈母之所以&ot;不言語&ot;,一定是這齣戲觸動了她心中的某根弦。她的一生,歷經了榮華富貴而眼看大廈將傾,不正是&ot;南柯一夢&ot;嗎?
後來,不知透過怎樣的途徑,揚州駝嶺巷的這棵古槐被大家認定了就是&ot;槐安國&ot;。它周圍的宅院已經面目全非,它蒼老的枝椏卻依然伸向天空。它是夢的發源地,也是現實中的夢境。
許多有考據癖的人,對這棵槐樹的真實身份頗為懷疑。然而,要在史書上找證據是難於上青天的。今天,科學昌明,有人說,如果將這棵樹作一次年齡測試,那不就真相大白了嗎?
我卻認為,這些意見無異於焚琴煮鶴。這棵古槐是不是淳于棼家中的槐樹,是不是那棵讓古代無數文人懷想的南柯,並不重要。也許故事本身就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故事。也許連淳于棼也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在夢境和現實之間,這棵槐樹畢竟給了人們一點點安慰。
清代的才子紀曉嵐,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他寫過一首題為《槐安國》的詩,詩云:&ot;安知此樹下,不有槐安國?安知此天地,不在槐根側?&ot;
我們的長輩的故事,在我們看來就是&ot;南柯一夢&ot;;而我們自己的故事,在後人的眼中,何嘗不是&ot;南柯一夢&ot;呢?杜牧詩云&ot;十年一覺揚州夢&ot;,說的豈止是他自己?
聽你講到四川的風物和歷史,我也十分感興趣--正如你對揚州的興趣一樣。我們不僅相愛,我們還愛上了對方生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