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火的回憶 (第2/5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一個樣,米雲一度認為就是鞋帶,是點火的地方,要熄燈,直接一口氣吹滅,米雲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家裡打麻將,方桌周圍點了五六根蠟燭照亮麻將桌,那個年代都是手搓麻將,沒有火和沒有電燈的生活不敢想象,那個年代還能接受,沒有現在這麼多電子產品,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普及手機,沒有電的日子,基本上無法想象,會有諸多不便。
米雲記憶中對火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個洋字,米雲的爺爺奶奶都叫洋火和洋油,外公和外婆從來不加洋字,他們的年齡應該相差十五歲左右的樣子,都是解放前出生的,就是這一二十歲的差距,講話方式都不同,在舊社會多熬二十年,就會受到舊社會的影響,一輩子都沒有改變,米雲早期與爺爺奶奶打交道比較多,爺爺早期經常來米雲家小住一段時間,爺爺過世後,奶奶就常駐米雲家了。
米雲記得直到米雲上高三,母親也在外面教書,父親在外務工,家裡沒人住之後,奶奶才回湖北去大伯和二伯家輪流住,米雲的爺爺應該是米雲上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過世,某一個暑假過世的,全家人當時在學校乘涼居住,那時候還沒有電話工具,晚上父親被馬蜂蟄了一下,被蟄了不一會兒,湖北那邊就有人過來報喪了,不知道算巧合,還是迷信,當晚父親和米雲兄弟就趕過去了,到爺爺家的時候,爺爺已鋪在地面的席子上,身上已冷,應該也是突發去世,因為棺材都是臨時趕製刷漆,米雲有騎棺,不知道是不是唯一的一次,追悼活動中,米雲繞棺行走幾圈瞻仰儀容的時候,米雲的西裝短褲上還佔滿了黑色的油漆,一直沒有洗掉過,後來又穿了三五年,直到穿不上了,當時村小學的老師都趕過來做吊,就是送葬,參加完追悼會,送爺爺上山後,大家再一起返回村裡。
火有著無窮的力量。古人探索這個世界,把火作為基本的自然現象,它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一。火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連,是我們改造利用這個世界的一種基本方法與力量。
炒菜煮飯的是火。蒸汽機、內燃機、汽車、火車,飛機都是由火的力量推動執行所發展而來的。槍炮彈藥、火箭、原子彈,氫彈也是火的力量表現。火為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基本動力。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鐵比石頭更硬,用鐵敲打石頭能產生更大的火花。於是造出了能隨身攜帶的火鐮火石,加上易燃的絨紙,放在身上,取火就便利了許多。但我估計這東西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可能和我們以前說的“大哥大”一樣稀缺。平常人家大多隻能借火,藏火。
真正易攜,易燃的火柴,是1826年英國的沃克發明的。利用樹膠和水製成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夾在砂紙上拉動就能產生火。後來瑞典人經過改進,造出了以磷和硫化物為發火物的安全火柴。
火柴在清代傳入中國,俗稱“洋火\",八十年代後出生的人可能對這個名詞不怎麼熟悉。那個時候的民間風俗是這樣的:只要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東西都要加一個”洋”字:洋火、洋油,煤油、洋鐵桶、洋瓷盆、洋火車、洋槍、洋炮,洋人……從這些民間的俗稱裡面,我們可以洞見那段非同尋常的歷史。
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被宙斯綁在山頂的巨石上,每天被老鷹啄食肝臟,為的是懲罰他把火偷到了人間,給了人們生活所需的最後一樣必備之物。
在中國神話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伏羲不忍看著人們遭受苦難,於是教會了人們用火,之後才有了璀璨的華夏文明,火在很多神話故事中都被描繪成人這個物種起飛的重要依仗。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人類早在石器時代就學會了利用火,火為人們抵禦寒冷,驅趕野獸,讓人這種沒毛的兩腳獸可以走出非洲大草原,在一些高緯度的地方生存下來。同時,火還可以用來做飯,之前茹毛飲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