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黃花梨 (第1/5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桃,棗,橘柑橙,柿子,甜瓜、枇杷、梨、青梅、楊梅……都是湖南本地的水果,要問湖南產量出省最多的水果除了柑橘類,可能就是金秋梨了。
湖南的金秋梨子因其肉質白、脆、嫩、細,汁多味甜,以及耐貯藏的特性,被讚譽為“南方梨王”。金秋梨是學名,農村一般就叫黃花梨,或者麻梨。
金秋梨不僅外觀金黃、晶瑩透亮,而且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效,如健胃消食、潤肺止咳、清熱化痰、解酒醒酒和防癌抗癌等。此外,金秋梨在成熟期,特別是在晴朗天氣下,果實的金黃色透亮,汁甜肉嫩,因此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稱讚,被認為是潤喉潤肺的精品水果。
金秋梨的皮很薄,一刀下去就爆汁了,水分、糖分也多,小時候削梨的皮,米雲都會用舌頭舔下,而且削梨基本上都是一氣呵成,削的皮比人高,因為村裡基本沒人種黃花梨,基本上都是外村過來的人叫賣,也是用稻穀兌換的梨子,算起來也算比較珍貴。梨子的清甜回味無窮,彷彿把我們拉入兒時的記憶。
米雲居住十年多的第一個村子不確定有沒有黃花梨,但第二個村子確定是有黃花梨的,我四姨家後面就有兩棵黃花梨樹,每年都會結滿黃梨。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金秋梨因其外觀金黃、在秋天成熟,故取名“金秋梨”,有中國“南方梨王”美稱。米雲居住的鄉村不知道有沒有人大規模種植黃花梨,但米雲小時候經常吃確實不爭的事實,村裡放露天電影的時候,都有人用單車來賣黃花梨,趁天黑,我們小夥伴們還能偷兩個吃吃。平時拖拉機也會拖一滿車黃花梨過來售賣,只要用點稻穀就能兌換一堆,黃花梨還是能吃得起的一種水果。
湖南懷化市的洪江市是金秋梨的發源地。上世紀80年代,大崇鄉巖腳村村民段天漢在自家屋後發現一棵常年只開花不結果的野生梨樹,便將此梨樹作為母樹與黃花梨進行授粉培育,幾年後結出了8個不同於其他果梨的新品種。
透過安江農校技術團隊多次深入大崇研究觀察和嫁接培育,於90年代初成功培育出了外觀金黃、肉質白嫩、甜度高、耐儲藏、切後不易氧化變色的新品種,從而結束了南方梨“質優不耐貯、耐貯質不優”的歷史。因其外觀金黃、在秋天成熟,故取名“金秋梨”,有中國“南方梨王”美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稱讚其為“梨之極品”,經推廣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目前,除洪江市外,中方縣、漵浦縣、麻陽等地均有推廣。
金秋梨的父本是日本梨‘今村秋’,取名‘金秋’也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在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的家屬區,記者見到了金秋梨的選育者、原安江農校副教授黃淵基。搖著一把老蒲扇,已是81歲高齡的黃淵基從金秋梨的名字開始,為我們講述起金秋梨的故事來。
說到金秋梨,離不開日本梨品種傳入中國的故事。
一開始啊,大湘西片區是沒有日本品種的梨樹的。”黃淵基說,上世紀30 年代,湖南人劉寶書從日本留學歸來,帶回了20 多個品種的日本梨,栽種在原湖南省農物試驗場。1943 年,該場地一位名叫肖隆壽的赴任安江園藝場,帶來一批日本梨樹。“據說,當時在安江日本梨的種植面積有20 多畝。”黃淵基回憶,在安江農校的推廣下,湘西地區開始種植日本梨。
上世紀60 年代,原黔陽縣修建湖車書庫,安江園藝場一部分梨樹苗被挖掉,當地村民紛紛拿回去種植。
至上世紀80 年代,大崇鄉巖腳村村民段天漢在自家屋後發現一株常年只開花不結果的梨樹,便將此梨樹作為母樹,與黃花梨進行授粉培育。
經過幾年的培育,這棵梨樹結出的果梨,是從來沒見過的新品種。隨後,原黔陽縣農業局的楊錫剛與段天漢一起,帶著2 個果